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學黨史厚植信仰 志不渝初心如磐

——全省各地開展多形式黨史學習教育

2021年08月22日07:42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黨史宣講冒熱氣、板凳會上聚人氣、紅色故事潤心田……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全省各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盤活紅色資源,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平台和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不斷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

傳承基因

多形式宣講入腦入心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8月18日,捧著手中那份看了數遍的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打印稿,晉城市城區區委宣傳部志願服務講解員劉藝雲說,“我將在紅色基地志願講解中把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融合進去,讓大家不斷汲取干事創業的智慧和力量。”

劉藝雲是城區區委宣傳部志願服務科科長,她還是一名紅色基地志願服務講解員,在晉城市城區長江支隊紀念林為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群眾講解紅色歷史。

劉藝雲告訴記者,她多次走訪長江支隊后代,逐字逐句編輯推敲,每天都在講中學、在學中講,用心講述這段紅色革命故事。

為激發學習黨史的內生動力,城區區委宣傳部選派機關干部擔任紅色基地志願服務講解員,讓機關干部從幕后走向台前,帶頭學習黨的歷史、講好黨的故事、傳遞黨的聲音。如今,越來越多的機關干部像劉藝雲一樣,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實踐者。

與此同時,該區還選調理論宣講骨干、學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退休老黨員、先進典型代表等精干力量30人組建宣講團,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理論宣講平台和聯點共建載體開展黨史專題宣講。

為助推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多角度、廣傳播,城區先后推出“百人講述黨的百年故事”“離退休老黨員口述黨史”“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節目”等線上專題欄目,引領觀眾重溫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感悟黨的百年光輝歷程。

城區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發展壯大志願服務宣講員隊伍,深入挖掘愛國主義基地的內涵價值,不斷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讓黨的聲音傳播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紅心向黨

擦亮青少年人生底色

“作為一名黨史宣講者、校園文化的傳播者,我每天認真研讀黨史,不斷幫助孩子們樹立革命者頑強不屈、堅忍不拔的高尚品質,努力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8月20日,朔州市朔城區福源中心校教師榮莉莉說道。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朔州市教育系統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體現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等諸多方面,從市、縣(區)兩級教育局到各學校,都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更凝聚人心,鼓舞士氣。

“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到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在朔州,各學校紛紛充分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帶領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參觀烈士陵園、黨史紀念館、革命遺址等,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理想信念,汲取精神營養,珍惜幸福生活,不斷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共同奮斗之中。

“我們建起了校園黨史學習教育館,收藏了實物、書刊、照片、信函、徽章等歷史文物1.2萬余件,讓紅色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應縣第八小學黨支部第一書記朱富仁介紹,該校把構建紅色文化體系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陣地建設、學科滲透、活動引領,不斷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著力打造紅色校園。

朔州市第四小學二(1)班學生李璟患了白血病,全校師生紛紛慷慨解囊,籌集款項13.6萬余元。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善舉成就大愛。學校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讓學生感受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接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恩教育及和諧友善的價值觀熏陶。

凝心聚力

“板凳會”話成效解民憂

7月4日,陽泉礦區沙坪街道橋南園社區,每月一次的“紅色板凳會”正在舉行。當天宣講的重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為主講人,社區黨支部書記宇志紅結合圖片資料與大家共同學習。社區門口,居民們順著板凳,坐得整整齊齊。

“‘板凳會’既是一場黨史學習教育的‘紅色課堂’,也是社區為民辦實事的‘現場辦公室’。”宇志紅說,“我們定期在社區門口、居民家門口舉行多種形式的‘板凳會’,將黨史從書上搬進黨員群眾心裡。同時我們還邀請更多的居民參與進來,讓大家參與到社區治理中。”

一些居民買菜路過,看到新穎的宣講會,都駐足並參與進來。講課結束,針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居民們就會你一言我一語地打開話匣子,“一些寵物狗隨地便溺。”“花池內隻有土卻沒有綠化。”“橋北菜窖的異味很大,一直沒有徹底處理。”……邊聽邊記,宇志紅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記滿了向居民征集來的各種待解決問題。

“板凳會”也是交心會,宇志紅說,“隨時翻看,及時聯系解決”。前幾天,橋南2號樓的居民王根喜反映自家菜窖漏水,聯系物業后未得到滿意答復,便希望社區能出面解決。宇志紅第一時間到該住戶的菜窖察看,經過多方聯系,終於找到施工單位,幫助其及時進行了修繕。

把黨史學習教育搬到戶外,是陽泉礦區橋南園社區的一個創新性舉措。宇志紅說:“黨史學習教育見成效,關鍵還得靠實干。我們將繼續把黨史學習教育和解決群眾問題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組織廣大黨員發揮自身優勢,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真正將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鄭璐 白雪峰 馬佔富 程宣)

(責編:雷昊、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