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永濟市校合作駛入“快車道”

西安交通大學與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裝備運行安全保障與智能監控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西陽煤千軍汽車部件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北大學合作共建“博士工作站”﹔
永濟市與陝西省教育廳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對接,遴選符合該市“六強五新”的戰略布局共200余項,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8個領域﹔
……
近日,從永濟市傳來消息,截至目前,該市與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共同研發的企業已達11個,實施研發項目27項,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的企業3個,研發項目5項。隨著一項項舉措落地、一項項任務破題,永濟市發掘了一批高端校友資源,開展校友招商引資系列活動,廣泛對接知名高校和校友會組織,匯集校友企業家信息,使更多高校校友企業家參與到永濟高質量轉型發展中。
事實上,推動市校合作,加強市校聯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攜手更好發展,從“看面子”到“重裡子”,永濟市狠下了一番功夫。
開展“點菜式”合作,加強智庫合作基地建設。永濟市委政策研究室、永濟市科協層層聯系,對接到山西省紡織工程學會,通過“備足師資”加強技術指導,“備足調料”降低人工成本,“備足菜源”夯實發展后勁,為永濟市凱通印染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點菜式”服務。
堅持“三板”式發展,拉長板、補短板、鍛新板。長榮農科堅持“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長期以來,在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方面與大學開展深入交流,同時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價值鏈,與國際知名公司和組織合作,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人才培養放在戰略地位,與瓦赫寧根大學培訓學院、運城學院三方共同發起新農人教育項目,共同探索高素質人才培養新模式,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開啟“黨校+高校”模式,探索地方口傳文化傳承方式。永濟市委黨校積極與陝西師范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對接,順利承擔“山西方言口傳文化典藏調查研究及數據庫建設”項目運城地區的工作任務,通過對現存的以方言為載體的口傳文化進行調查和攝錄,深入“口傳心授”的民間記憶,把“聲”留住,把“根”留住,把“魂”留住,豐富永濟地方文化的保存典藏。(王超、史峰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