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地市鏈接

陽泉礦區:引智登高方行遠

2021年08月28日11:55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搭建平台,41名暑期實習生、60名大學見習生、65名高校畢業生術業有專攻,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精准對接,9家企業與9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3家部門與3所高校達成合作意向﹔

持續聯動,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科研團隊入駐產業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進入協議簽訂階段,“中國納谷”30余家企業與高校合作不斷深化﹔

……

功由才成,業由才廣。

全力建設“一城三區”的陽泉礦區,聚焦轉型,求賢若渴。

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工作開展以來,礦區把該項工作作為抓好發展第一要務、抓實人才第一資源、抓強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抓手,立足實際,充分發揮在外學生多、產業基礎好、研發平台新的比較優勢,切實在組織領導、高校對接和服務保障三方面下功夫,不斷釋放求賢若渴、廣納賢才的強烈信號,力促企地與高校“擁抱”、產業與科研“聯姻”,全力打通校企地互聯互通、合作共贏“最后一公裡”。

高站位 錨定“第一資源”

“尚賢者,政之本也。我們要從戰略高度認識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從發展角度把握人才工作的關鍵性、從思想維度增強人才工作的緊迫性,為礦區的明天聚人才、聚人口、聚人氣,在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拔得頭籌!”區委人才工作領導組第一次會議上,區委書記張立強的話語鏗鏘有力、激動人心。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是礦區轉型發展的核心問題,成為礦區領導班子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在思想高度統一的基礎上,礦區迅速行動起來,制定了《礦區深化省校合作工作方案》,細化“12大基地”建設方案,繪制工作流程圖,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分解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並確定了“短期實踐建渠道、長期合作促研發、廣建平台引人才”的總體目標,全力以實習實踐抓好主動宣傳,以產研合作推動技術創新,以科研平台引留高校人才,確保合作有重點、引才有渠道。

為切實保証與高校開展合作項目精准落地,礦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涵蓋全區29家相關單位的領導小組,搭建了規格最高、范圍最廣的工作協同機制。同時,抽調9名骨干組建工作專班,成立綜合管理、招商服務、校友聯絡、科研攻關等專項工作組,推行周報信息、半月匯報工作制度,對各單位工作進展及時分析研判、督辦指導,切實保障各項工作任務不走過場、統籌推進、全面落實。

聚合力 引入發展活水

七月的申城,驕陽似火。

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的會議室裡,熱烈的氣氛絲毫不輸窗外的溫度。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致力建設產城融合創新城、樞紐經濟開放區、綠色宜居品質區、智慧治理平安區……”張立強充滿激情的介紹,讓參加座談的東華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專家們對礦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高地,也是各類高層次人才聚集的“重鎮”。求才若渴的礦區領導“變身”推介大使,親自帶隊赴高校推介礦區、對接洽談。科學的發展定位、良好的區位優勢、團結的領導班子、務實的工作舉措,打造出了礦區靚麗的“金名片”。

在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區委副書記、區長梁寶元詳細介紹礦區的基本情況、產業優勢和人才政策,就金融工程助力中小企業轉型發展與經濟管理學院葉永剛教授及其團隊深入交流,誠摯發出合作邀請。

善戰者,求之於勢,勢至者,譬如破竹。

連月來,礦區圍繞人才交流、平台建設、合作項目“三個關鍵”,全力推動深化省校合作工作走深走實。

在人才交流方面,礦區通過省派大學生、“青春興晉”、礦區籍大學生實習、大學生見習四個渠道,打開高校學生走進礦區、感受礦區、了解礦區的窗口,引導礦區籍大學生心懷家鄉福祉、心系家鄉發展。截至目前,已安置41名在校大學生暑期實習、60名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組織實習大學生開展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連續3周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

在平台建設方面,礦區以陽泉產業技術研究院為載體,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定向引進高校智力資源。目前,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科研團隊已在礦區注冊公司並入駐﹔區政府辦、區委黨校、區農業農村局、區人社局等4家政府部門與武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科院等4所高校就金融工程、鄉村振興等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陽泉市第十五中學與東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達成共建高校優質生源基地合作意向,推動礦區普通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有機銜接。

在合作項目方面,聚焦產業發展需求,礦區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企校精准對接、深度合作鋪就通道,推動恆匯液壓、華杰機電、明鋼冶金等9家企業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9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全面、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強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

桐葉萋萋,有鳳來儀。

站在全國各地搶抓高校優質資源、搶佔人才集聚制高點的風口上,如何吸引優秀人才來到礦區、留在礦區、發展礦區?

礦區的辦法是:你有多大才能,我就提供多大的舞台!

礦區出台了《陽泉市礦區人才激勵“金榜”》等一系列人才激勵政策,對於新落地礦區的企業給予2萬元的補貼、創新項目領頭人給予3萬元的獎勵金,到礦區就業的高層次人才最高給予100萬的購房補貼以及1萬元/月的生活補貼,到礦區就業的大學生最高給予10萬的購房補貼以及5000元/月的生活補貼。全市力度最大的硬核舉措,營造了識才、愛才的氛圍,展現了引才、留才的誠意,形成了招才引智的現實合力,打造了招才引智“強磁場”。

在此基礎上,礦區以開展“人人持証,技能社會”技能提升工程為契機,組織65名高校畢業生開展以就業為目的的訂單式培訓,全面保障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加大保障力度,設立100萬人才專項經費,建成24套“拎包入住”標准人才公寓……礦區打出的一系列服務高校人才“組合拳”,有效地幫助高校人才融入崗位、融入平台、融入礦區。

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引入,離不開優質的營商環境。對人才來說,事業是感召力,平台是吸引力,產業則是施展才華的舞台。

為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礦區堅持“以用為本”, 建設科研平台集群,著力打造“三大平台”(陽泉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集聚區、中國納谷),為省校合作構建技術轉化載體和項目孵化基地,切實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搭建舞台。目前,產業技術研究院主樓內部基礎裝修已完成,預計9月份挂牌運營,產業集聚區車間、標准廠房建設任務已完成90%,中國納谷入駐企業30家,人才干事創業的環境持續升級優化。

“木茂鳥集,水積魚聚。我們用抓創新來抓發展,用聚人才來謀未來,引育並舉,人才聚集呈現新態勢。”張立強表示,矢志創新的礦區將努力在轉型發展的賽道上跑出新姿勢、賽出“加速度”!(張曉麗)

(責編:李夢文、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