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社會民生

山西永濟:逐綠前行 厚植底色

2021年10月18日22:58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中條山巍峨蒼翠,伍姓湖波光漣漪,旅游路生態廊道多彩斑斕,鸛雀樓濕地花海燦若煙霞……深秋的永濟仿佛開啟了“美顏”模式,入目之處,皆是美景,給前來參加10月15日山西省國土綠化現場推進會的與會人員留下深刻印象。

“最靚生態顏值”的背后,是永濟市高站位堅守生態優先,高質量推動綠色發展,高水平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高強度開展國土綠化工作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林地總面積達到54萬畝,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省級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林業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思路篤定 逐綠前行

永濟,南依中條,西臨黃河,是山西少有的山水林田湖草要素齊備、資源稟賦優秀的地方。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永濟的底色,更是永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底牌。

近年來,該市積極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右玉精神”,將國土綠化工作擺在落實林長制的首位,書記、市長親自做謀劃、審規劃、抓落實,鎮街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各方廣泛參與,形成了“人人作為、久久為功”的良好格局。

立足“黃河沿岸、三晉門戶,文明之源、生態福地”綠化定位,永濟市明確了“平原建林網、灘涂建基地、荒山建屏障、村庄建園林、城市建花園”的工作思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該市堅持無規劃不建設,聘請高端團隊,精心設計、精致打造,先后制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規劃》《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伍姓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等專項規劃。在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域旅游規劃等相關規劃時,將綠化提升作為基礎工作,真正用高水平規劃引領國土綠化工作開展。

項目支撐 增綠添彩

行走在永濟,有一種風景叫車窗外的美麗。

從永濟北站前往市區,18公裡的高鐵引道兩側層巒疊翠、色葉連波。這條彩色生態廊道,按照“縱有層次、橫有厚度、多樹種、多色彩、多景觀”的現代林業理念進行建設,打造游客了解永濟的“第一窗口”﹔徜徉在森林旅游步道,民居景觀、綠道景觀、文化景觀漸次呈現,市民休閑鍛煉,游客拍照打卡,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為底色、以文化為特色的綠色發展理念漫延鋪開﹔驅車穿行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上,道路兩側既是造林綠化的主戰場,又是串聯普救寺、鸛雀樓等景觀景點的風景線……這一條條“車窗景觀帶”,是永濟市國土綠化近兩年來向市民交出的靚麗“成績單”。

為了把“綠色永濟”的名片擦得更亮,該市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持續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了荒山造林工程、經濟林建設工程、河湖綠化工程、城鄉綠化提升工程、通道綠化工程、中條山森林旅游步道工程、高鐵引道綠化工程、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綠化工程、鸛雀樓生態共享統籌保護發展示范工程等九大國土綠化工程,為山川披綠,為大地增色。

在項目的支撐下,永濟城鄉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普惠性和公益性愈發顯現。在市區科學分布的六大城市公園,為市民打造了家門口的天然“氧吧”和生態“會客廳”。特別是今年新建成的體育公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濕地、草坪、噴泉、燈光交相輝映,成為市民休閑的新去處,國慶長假每天的人流量達2萬人。同時,該市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建成了165個園林村,100萬畝平原農區基本實現林網化,生態綠化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永濟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綠色資源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永濟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筑牢生態屏障、夯實生態根基、增加生態容量,持續提升生態優勢,生態脆弱的短板基本補齊,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

伍姓湖是山西境內最大的淡水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上游工業污水排放,這裡的水質受到了嚴重污染。按照“三晉碧水源、鳥類棲息地、伍姓文化休閑旅游勝地”地位思路,永濟市先后投資2.23億元,對伍姓湖濕地進行生態修復治理,積極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如今,這裡蒲葦茂密、水鳥和鳴,“湖波泮淼不知遠,澄作汪汪千頃波”、“夏則蓮葉披雲,秋則蘆花吹雪”等歷史文獻記載的美景,正在一一重現。

提質增效 點綠成金

造林綠化,貴在久久為功的堅持。

生態修復,更強調科學治理的精神。

以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為遵循,從“要數量”向“要質量、要效益”轉變,因地制宜選擇樹種,以本地化體現特色,以多樣化實現多功能……永濟市在解答“在哪種”“種什麼”“怎麼種”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永濟的荒山綠化樹種不是鬆樹就是柏樹,簡單追求綠量的提升。如今,中條山綠化基本淘汰了這些常規樹種,按照“經濟林坐底,花灌木纏腰,常綠樹封頂”的模式,以山桃、山杏、連翹、黃櫨等鄉土樹種、色彩樹種取而代之。先后完成荒山綠化3萬余畝,形成了繽紛靚麗的生態屏障。

逐綠前行,既要守護綠水青山,也要賦值綠水青山,用生態價值轉換,換來產業長興、百姓長富。

佔地一萬余畝的永濟市生態共享統籌保護發展示范工程,就是一項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實踐樣板。該工程以鸛雀樓為核心,建設農田防護林、黃河防護林、經濟林產業發展基地、景區休閑觀賞游樂項目。以生態建設扮靚黃河為目標,見縫插綠,營造護岸林帶,提升“含綠量”﹔以林草產業富民增收為目標,建立干鮮果經濟林基地,提升“含金量”﹔以生態成果人人共享為目標,打造300畝詩意花田,推動旅游林業深度融合,提升“獲得感”。全域聯動、多業融合的生態共享統籌保護發展模式,為鍛造“綠色引擎”,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路徑。

借山水之靈氣,繪發展之勝景。如今,放眼永濟,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草綠的大美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先進制造業、文旅產業、低碳生活等綠色力量正在匯聚拓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征程上,永濟正朝著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目標闊步向前。 (楊驍勇 楊凡丁)

(責編:李夢文、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