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中部地區這個‘脊梁’要更硬一點”(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時代答卷)

本報記者  禹偉良  馬躍峰
2021年10月27日06: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提升自主創新水平,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關系中國前途命運。

  要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不要老想著爭優惠政策,而是要勇於開展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

  中部地區要有打開大門開放的自信。吸引更多中高端項目落地,推動優質產能和裝備走向世界大舞台、國際大市場,把品牌和技術打出去。

  ——習近平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百萬平方公裡的廣袤中部,戰略意義舉足輕重。

  “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部地區這個‘脊梁’要更硬一點,‘補補鈣’,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部地區發展,多次到中部六省考察調研,並專門召開座談會,為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把脈定向。

  2020年,中部地區以佔全國10.7%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25.8%的人口、貢獻了全國22%的GDP。

  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意見》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明確了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中部這片孕育過華夏文明的古老土地,正在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

  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挂著這裡的制造業發展。

  “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019年5月21日,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意見,第一條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一幅幅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畫卷,在中部大地鋪展開來。

  江西贛州,擁有得天獨厚的稀土資源,素有“稀土王國”的美譽。走進贛州稀土集團,一條增長曲線分外亮眼:主營業務收入2019年同比增長56%,2020年同比增長64%,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06%。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這家稀土龍頭企業何以逆勢上揚?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5月考察贛州時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不斷提高開發利用的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贛州稀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謝志宏說。

  從贛州稀土集團驅車來到其參股企業——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步入企業展廳,一件件稀土稀有金屬新材料引人注目。

  “就是在這裡,總書記強調,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佔行業發展制高點。”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金力永磁公司的情景,謝志宏激動不已,“在贛州稀土產業跨越發展的關口,總書記指明創新發展的方向,指引稀土產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在創新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將長板進一步拉長,“中部制造”加速蝶變。

  難忘湖南長沙高新區那座世界級“燈塔工廠”。

  這是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千億元布下的“超級產業項目”。這座智慧產業城,2022年將基本建成,屆時傳統制造將全面升級為智能制造,平均每6分鐘產出一台挖掘機。

  這也是中聯重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的變革性舉措。

  201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銳意進取、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打贏這場硬仗。”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愈發明晰了前進的方向:“今天不忍痛轉型,明天就會面臨更大痛苦。”

  當時,中聯重科跌入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波谷。但那幾年,中聯重科堅持做智能制造的“加法”,在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打造全球一流的塔機智能工廠、國內領先的高機智能工廠。

  咬緊牙關,爬坡過坎,峰回路轉。中聯重科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66.54%,創造了史上最好業績。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0.7%。

  難忘湖北武漢光谷、江西南昌光谷那“一束光”。

  “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4月考察烽火科技集團時的重要講話猶在耳畔,這家武漢光谷企業以5G、光通信為代表的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又進一步增強——在國內首次完成P比特級光傳輸系統實驗,可實現一根光纖、近300億人同時通話。

  如今的武漢光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發生產基地。

  “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很艱難,但這條道路必須走。”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帶領技術團隊,歷經十余年數千次的實驗,研制出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獲得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近年來,江風益團隊又突破了高光效黃光、綠光、純LED照明等關鍵技術,實現了批量生產。

  依托世界級的技術,南昌光谷形成有國際特色的LED全產業鏈。

  從“芯屏器合”(芯片、顯示屏、裝備制造及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業融合)成為安徽產業新地標,到新能源汽車、盾構機、智能手機等成為河南制造新名片,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向創新要動力,中部地區打造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跑出加速度。

  依靠改革破除發展瓶頸、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

  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

  “要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不要老想著爭優惠政策,而是要勇於開展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

  “要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破除發展瓶頸、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

  這是中部六省的不懈作答——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走進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感受最深的,是“煤老大”轉型發展的不凡歷程、火熱勁頭。

  長期以來,山西興於煤、困於煤,一煤獨大導致產業單一。而眼前的政務服務中心改革創新展廳,一個個“硬核”科技成果振奮人心:成功解析人源Ⅲ型膠原蛋白核心功能區原子結構,實現100%人源Ⅲ型膠原蛋白大規模產業化﹔高純半絕緣4H—SiC單晶襯底打破國外壟斷……

  “資源型經濟轉型,是道世界性難題。”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晉平曾任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黨工委書記,他感慨道,“通過幾年來的先行先試,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要解決這道難題,必須開展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2020年5月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調研。“這項改革是我2009年在山西調研時提出的課題。這件事,我始終很關注。”“山西要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戰略謀劃,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總書記語重心長的話語,李晉平和同事們牢記在心。

  從理念、產業、要素,到體制、政策、環境,一場深刻變革在三晉大地激蕩開來。

  昔日的山西,市場化改革相對滯后。如今的示范區,一項項制度創新,刀刃向內、敢為人先:首創“一網通辦+一話通辦+全程幫辦”,一般工業項目“全承諾、無審批、拿地即可開工”……示范區成立以來,營商環境發生明顯變化,新開辦企業數量大幅增長。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一煤獨大”的山西工業朝著“結構反轉”目標穩步邁進:2021年1至7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2.7%,比煤炭工業增加值增幅高20.3個百分點。

  行走荊楚大地,浴火重生的勃勃生機,令人感奮不已。

  新冠肺炎疫情給湖北帶來的沖擊前所未有。“在湖北最艱難的時期搭把手、拉一把,幫助湖北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同全國一道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2020年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確定支持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

  立足應急保穩,全力落實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助企紓困與激發活力並舉,一場推進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在荊楚大地打響。

  “各地各部門及工作人員爭當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實打實地幫助企業,更加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2020年公司利潤較2019年增長3倍多。”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眼神裡透著自信。

  激發新活力,匯聚新動能,2020年,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恢復到2019年的95.6%,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8.5%。

  貫通“產學研”,建設科技大市場﹔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強磁場﹔接軌“滬蘇浙”,構建創新共同體……眼下,安徽正著力厚植制度創新優勢,努力塑造科技創新策源新優勢。

  抓住關鍵布局落子,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中部大地上,“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勢頭正勁。

  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高質量發展,開放是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部地區要有打開大門開放的自信”“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化為更強信心、更大動力,中部地區加快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高地。

  河南鄭州,一組逆勢增長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

  2020年2月16日,中歐班列(鄭州)沖破疫情的陰霾,率先恢復去回程常態化開行,全年累計開行1126班。自2013年7月首班開行以來,至今年6月30日,累計開行4637班。

  今年上半年,鄭州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1138.6萬人次,同比增長42.1%﹔完成貨郵吞吐量34.1萬噸,同比增長33.6%,客貨運繼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

  深入鄭州,開放發展脈動生生不息,清晰呈現。

  ——由對外開放的跟隨者,變成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探路者。

  鄭州國際陸港,集裝箱卡車穿梭往來,中歐班列整裝待發。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來到鄭州國際陸港考察,希望我們‘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勵和鞭策。”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桂勇說。

  從持續創新“一單制”“門到門”全鏈條服務,到率先開發冷鏈運輸,中歐班列(鄭州)不斷推出創新舉措,體現運營質量的指標名列前茅,成為歐亞大陸橋的一支活躍“鋼鐵駝隊”。

  走進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開保稅直購體驗中心“中大門”,隻要出示身份証,即可購買進口商品,當場清關,立等可取。高效交易的背后,是每秒1000單的通關處理能力,是跨境O2O線下直提模式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考察了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勉勵我們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邁進。”河南保稅集團總裁徐平說。大膽試、大膽闖,河南探索的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織出的“網上絲路”成為跨境電商的風向標。

  ——樞紐帶動物流、物流吸引產業、產業塑造都市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鄭州機場,一派繁忙。“我們加快推進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搭起了全球樞紐航線網。鄭州作為‘空中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河南省機場集團董事長康省楨說。

  依托“空中絲綢之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崛起,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2020年同比增長12.7%,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2.7%。

  “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打造出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著力打造國際交通樞紐門戶、對外開放體系高地和參與國際合作高地。”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說。

  從加快內陸開放通道建設,到打造內陸高水平開放平台,廣袤中部開放發展步履鏗鏘。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6月22日深入公司車間考察,希望我們用好我國交通發展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創出更大的天地。”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玉明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創新支撐、優勢集成、智能制造,如今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可以生產全球任何標准的輪軸產品。公司產品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佔總產量一半以上。“我們有一個目標,希望有鐵路的地方,就有太重輪軸。”韓玉明說。

  堅定不移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聯重科也打開了國際產能合作新空間。

  2015年5月12日,白俄羅斯。在中白兩國元首共同見証下,中聯重科成為首批入駐中白工業園的中資企業之一。詹純新說,目前公司產品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公司海外銷售訂單75%以上。

  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邁上新台階,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也在跨入新階段。以自貿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等建設為重點,中部地區正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構建內陸高水平開放新體制,塑造國內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本報記者胡健、鄭少忠、何勇、韓俊杰、程遠州、喬棟、王丹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7日 04 版)
(責編:段思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西將建立災后重建項目庫 謀劃梳理一批重大項目
  人民網太原10月18日電(麻潞)今日,從山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針對基礎設施受損情況和災情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結合應急救災和長遠發展需要,山西將建立災后重建項目庫,有力有序有效實施一批支撐災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的重大工程項目。 據介紹,山西將重點圍繞供水排水、供電、道路、橋涵、通信、水庫、學校、醫院、養老、住房等設施恢復重建,以及水利防洪、城市防澇、生態環境安全、應急物資儲備、防災減災能力提升等,謀劃梳理一批重大項目,建立災后重建項目庫,明確建設時序,強化要素保障。…
山西:修繕重建受損農房 確保受災群眾春節前全部搬入
  人民網太原10月18日電(麻潞)10月20日前基本恢復災區生產生活秩序﹔2021年11月底前,完成校舍加固除險,做好災區學校災后復學工作﹔2022年1月底前,完成受損的農村供水設施修復,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做好受損農房修繕或重建工作,確保春節前全部搬入……今日上午,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西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相關情況。 山西省委省政府組建了全省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專班,成立了財務資金組、疫情衛生組,基礎設施、房屋建筑物、交通設施、水利工程、農業農村設施恢復重建組等8個小組,對加快搶通尚處阻斷的路段、搶修水利基礎設施、開展受損農房隱患排查和維修建設、搶修農田基礎設施、搶修通信基礎設施、其他基礎設施修復等6個方面的恢復重建重點任務進行了分工,提出22項具體任務及完成時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