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山西引導農業專家下沉一線

成立百余個團隊進行包聯服務

本報記者  鄭洋洋
2021年10月29日11: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收回的果穗要注意通風晾晒,收割機械盡量選取能夠貼地作業的高性能收獲機。”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滋潤鄉裡沿疃村的農田間,朔城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李淑蘭掰下一根玉米棒子,一邊查看作物情況,一邊忙著對當地種糧戶雨后減損搶收進行技術指導。

  這時,種糧戶的微信群裡也傳來了消息。收獲、晾晒玉米的圖片、視頻一個接一個,“膜側播種就是好,增產效果明顯,我們群裡的種糧戶都特別感謝李主任!”

  白天在田間提供技術指導,閑暇時在種糧戶的溝通群裡解答問題,這種工作方式對李淑蘭來說已經是常態。作為山西省農業農村系統包聯服務專家團隊成員,她基本每周都會下鄉實地解決種糧戶的各種問題,膜側播種技術就是正在主推的一項技術。

  把在地膜上種植改為更適合朔城區氣候的膜側播種,不僅節約地膜,還抗旱、抗倒伏。“技術應用的變化要讓農戶看得見,把服務送到他們的心坎裡。”李淑蘭說,在當地專家團隊的努力下,朔城區應用膜側播種技術的田地面積從去年的20萬畝擴展至40萬畝,佔到可推廣農田的60%,涵蓋玉米、高粱等7種作物,預計年底將帶動各類作物同期增產8000多萬斤。

  像這樣的專家團隊,如今活躍在山西的田間地頭。今年以來,山西省農業農村廳以縣為單位,成立百余個農業專家團隊進行包聯服務,成員包括來自省、市、縣三級的專家,同時發動當地社會化服務組織共同開展服務。

  面對眼前3萬畝連片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山西省農業種子總站站長閻會平滿臉欣喜。他所在的團隊在忻州市五寨縣開展包聯服務,確定以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為當地農業重點發展方向。“這類馬鈴薯適合加工成各類產品,產業鏈更長、經濟效益更好。”閻會平介紹。

  幫助培育新品種、與優質企業開展合作、組織大規模農民培訓……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當地的加工型馬鈴薯基地發展已經初見成效。“新產業帶來了更多就業,基地可以帶動附近十幾個村的農民增收,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閻會平充滿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9日 17 版)

(責編:段思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