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達花溝煤業:礦區變身“生態區”
盡管寒風凌冽,盡管冬日蕭瑟,但站在位於原平市段家堡鄉官地村的忻州神達花溝煤業有限公司土地復墾項目上,“美麗山西 全民行動——專家媒體行”全體成員,都感嘆項目給當地生態帶來的積極變化。
站在位於半山腰的觀景台上,放眼望去,雖然是枯黃一片,但依然能看出地面上曾經種植的樣子。“面前的這些地,以前都是溝壑,是礦區的排土場、採掘場。經過生態治理后,面前的土地不僅能夠種草、種樹,大片平整的土地經過育肥后,還能種植玉米、向日葵和黃花菜。”神達花溝煤業有限公司合作股東代表陳友茂表示,每年的八、九月份,這裡天是藍的、山是綠的,金黃的向日葵和黃花隨風搖曳,非常適合繪畫創作寫生。
為了恢復礦區的生態環境,該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稟賦,順勢而為,因地制宜落實永久性截排水措施、灌溉措施和植被恢復重建措施,總結提煉出了復墾綠化工程二次削坡壓實法、永久截排水措施與植被措施護坡法、高效節水灌溉增效法等治理經驗,促進人工重建生態系統的快速建立和持續穩定,有效保障地質環境安全和人工重建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
“修復后的土地,我們是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耕地優先的原則進行復綠復耕的。”陳友茂表示,在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就選取檸條、沙棘、紫穗槐、紫花苜蓿等固氮植物,它們適應性強、孳生能力高、保持水土效果好,可以有效促進人工重建生態系統的快速建立和持續穩定,再通過配套的噴灌、滴灌系統,高效節水灌溉,提高生態恢復保障能力。
適合打造為集中連片、適合機械化作業高質耕地的土地,就通過採取表土覆蓋、土壤培肥、翻耕及輪種等人工誘導扶持措施,促使土壤熟化和地力恢復,並配套落實整齊劃一的田坎、排水通暢的截排水系統及平坦寬暢的田間道路,創造耕地種植有利條件。“通過試耕試種,耕地質量不斷提高,產量已達到當地耕地產量中等以上水平。我們打造的黃花菜種植亮點工程,得到了政府、群眾的高度認可,有望成為礦區復耕的一張閃亮的名片。”陳友茂自豪地說。
截止目前,花溝煤業復墾適宜規模化種植的耕地2100畝、恢復林地4423畝,栽植沙棘、紫穗槐等灌木380余萬株,修建預制板排水溝約60km,建設噴(滴)灌工程1100畝,生態環境治理投資累計7000余萬元,打造了耕地試耕試種和排土場灌草結合、節水灌溉等亮點工程,有力推進生態護礦、復墾惠民,創造生產發展與生態良好的礦業發展新局面。
專家組成員李麗珍表示,忻州神達花溝煤業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稟賦,順勢而為,多措並舉助力生態恢復治理。具體來看,一是落實永久性截排水措施、灌溉措施和植被恢復重建措施。二是配套落實噴灌、滴灌系統,實現高效節水灌溉,提高生態恢復保障能力。三是在耕地復墾中,切實推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確保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段思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