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產業經濟

保供正當時 山西能源運輸通道的堅守和奉獻

——國能朔黃鐵路原平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紀實

2021年12月31日10:45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飲水思源,回溯過往,在朔黃鐵路建設歷程中,總有一些重要的歷史節點讓人記憶猶新,如璀璨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閃耀,常常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提醒人們鑒往知來、勇往直前。

199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建設長江三峽、南水北調、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跨世紀特大工程。1995年12月28日,朔黃鐵路重點控制工程山西長梁山隧道開工﹔1997年11月25日,朔黃鐵路山西段全線開工﹔2000年5月18日,朔黃鐵路開通運營﹔2002年1月1日,朔黃鐵路原平公司正式成立。

從此,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英雄兒女與這條擔負起歷史重任的鐵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確保國家能源大通道安全暢通

為盡快發揮效益,原平公司按照“因陋就簡,艱苦奮斗,簡易開通,臨管運營”的思路,在水、電、房、通信、電氣化等設備尚未施工完畢的情況下,鋪通后的第23天就開始了臨管運營。之后,克服重重困難,邊施工,邊配套,邊運營,當年完成煤炭運量 548 萬噸,開創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當年鋪通、當年運營、當年盈利”的先河。

548萬噸,如果在鐵路發展史上把它比作一顆行星,毋庸置疑它是最小的那一顆,但其閃爍著最為璀璨的光芒,朔黃打破了傳統鐵路運輸固有模式,通過實施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邊運營、邊建設、邊擴能、邊跨越,創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合資鐵路發展之路,形成獨具特色的“朔黃模式”。

程建平,這名曾經的鐵路老兵在他的記憶中,始終難忘5.18貫通時的喜悅。作為總工程師,他對原平公司管內沿線地貌了然於胸,地勢起伏、溝壑縱橫、坡陡彎急、線路高填深挖,穿山跨谷、橋隧相連,其中橋隧涵佔全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線車站大多地處深山,交通不便,飲用水需要到幾公裡外的地方去拉,住宿更是夏不避日、冬不避寒。盡管如此,參與建設的開拓者們克服重重困難,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以樂觀豪邁的氣概投身到鐵路的建設中。

及至原平公司成立,管轄線路256公裡,西起山西神池縣,東至河北平山縣,穿越恆山、雲中山、太行山,15次跨越滹沱河。共有隧道77座、橋梁134座、涵洞819座,正線大小曲線373條,線路設備管理呈現出“三多三難”的特點:小半徑彎道多、長大橋隧多、大坡道多﹔設備養護難、列車操縱難、施工管理難。

鐵路事業的守護者,扎根山區、揮洒汗水,充分詮釋了“不管海拔有多高、保証暢通不動搖”、“不管山溝有多苦、保証安全不含糊”、“不管橋隧有多長、完成任務斗志昂”的奉獻情懷和“山區鐵路干是硬道理”的精神要義。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伴隨著鐵路開通,一份份榮譽紛至沓來。全線有219公裡榮獲鐵道部優質工程獎﹔“朔黃鐵路長梁山隧道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朔黃鐵路神池南至西柏坡段綜合工程”榮獲第三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頑強拼搏 玉汝於成 突破瓶頸全力打造朔黃速度

548萬噸,是起點還是跳台?如何將朔黃的旗幟高高豎起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在隨后的日子裡,在千裡朔黃線上,“奉獻精神”鑄就了“朔黃速度”,更綻放出了“朔黃模式”的光芒。

2002年1月1日,原平公司正式成立,盡管線路崎嶇復雜、橋隧病害嚴重﹔盡管起點低、底子薄,生活設施不完備,各項設備基礎差,但一切一切的困難,對於善於吃苦,敢於拼搏的朔黃人來說,“山區鐵路唯干唯實”是內心真實的寫照。

2002年11月1日,原平公司管內電氣化通車﹔2004年12月9日,全線實現雙線電氣化、信號自動閉塞﹔2005年9月28日,線路通過國家驗收﹔2006年11月27日,累計煤炭外運首次突破1億噸,成為我國第四條年運量超億噸的鐵路﹔2007年10月16日,原平公司管內正線上行線全部換鋪75㎏/m無縫線路,鐵路運輸能力大幅提升﹔2009年10月15日,首列萬噸列車平穩駛出神池南站,朔黃鐵路正式跨入重載鐵路運輸行列。

在運輸生產過程中,原平公司管內線路進行了多次提速,運行速度由開通時的每小時45公裡提高到現在的每小時80公裡。從1996年神池南建站發車,短短二十年時間,牽引機車由的蒸汽機小重量多段牽引,改為內燃機重聯牽引大列,電氣化開通后,先后採用國內最先進的SS4B電力機車、8軸大功率機車和12軸神華號機車,機車牽引實現了蒸汽、內燃、直流機車、交流機車的四個跨越,牽引列車定數由最初的54輛提高到現在的216輛,牽引總重由不足萬噸、1.6萬噸、2萬噸、2.5萬噸,現在向著3萬噸邁進,使鐵路運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12年9月28日,國家能源集團鐵路系統最大的技術編組站—神池南站改造完成,鐵路運輸瓶頸被徹底打破,肩負著“一站連三線”重任的神池南站,迎來了嶄新的起點。10月25日,寧武西站站改工程順利完成通車,標志著原平公司管內3.5億噸擴能改造工程“四站一場”(西柏坡站、小覺站、龍宮站、寧武西站和神池南上行場)任務圓滿完成,意味著朔黃鐵路向世界一流重載鐵奮進的目標路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2013年6月4日,朔黃鐵路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軸重30噸以上煤炭運輸重載鐵路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正式啟動,經過反復研討論証,試驗項目定在了原平公司管內,選擇北大牛至回鳳區間為綜合示范段,該區間涵蓋了朔黃鐵路的主要橋涵結構、隧道襯砌和基底結構、主要路基結構、小半徑以及長大坡道等,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經過22天的現場試驗,通過對35個測試點的線路狀況進行實時的全面檢查和分析,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在我國既有鐵路運營線上尚屬首次。

2013年6月18日,涉及13個車站技改的3.5億噸擴能改造主體工程全部完成,全線萬噸車站增至10個,接車能力大幅提升﹔同年11月6日,年運量首次突破2億噸﹔2014年8月26日,國內首列30噸軸重萬噸重載列車成功開行﹔同年9月29日,世界首列基於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LTE—R)的30噸軸重2.5萬噸重載列車從神池南站成功開行。2017年,朔黃鐵路年運量首次突破3億噸,交出了煤炭運量連續階梯式增長的成績單。2020年7月,單月煤炭運量超三千萬噸,創開通以來歷史最高紀錄。2021年6月19日,朔黃鐵路重載移動閉塞技術發布,成為我國第一條採用移動閉塞系統的重載鐵路,標志著我國重載鐵路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性進展。

朔黃鐵路不僅源源不斷的為國家運送煤炭能源,在國家急難時將央企的擔當和責任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2008年春節前夕,一場50年不遇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導致幾億人口受災,煤炭告急!朔黃鐵路義不容辭挺起了國家能源運輸的脊梁。特別是作為“咽喉”“樞紐”的神池南站,黨員干部放棄休假,義無反顧的奔波在鐵路線上,四天三夜百小時鏖戰暴風雪,不間斷運輸百萬噸煤炭,為全國人民送去了溫暖和光明。

2021年,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我國能源供應持續偏緊。原平公司神池南站作為朔黃線與包神線、新朔線交接的“橋頭堡”,歷來都是煤炭運輸保供的主戰場。車站把保供作為首要工作任務,緊緊圍繞“一體化管理,保障能源供應”,不斷細化運輸組織方案,分解任務目標到日,落實到班,形成“以班保日、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的保障機制。6次突破非天窗日接重記錄、2次突破非天窗日排空記錄、4次突破天窗日接重記錄、1次突破月度接重記錄、39次獲得嘉獎表揚。截至12月30日,原平公司神池南站接重及管內裝車全年累計約3.5億噸,超額完成年度煤炭運輸任務,為打贏今冬明春保供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道”潤澤及 以“路”達遠

20年“扎根山區、實干奉獻”,朔黃人以守護“道”為己任,在運營過程中,不僅注重自身的發展,更把這種發展帶來的利益分享給員工、當地鄉鎮等利益相關方。在發展的同時注重保護資源與環境,實現人與環境的共生、共融,將美好的環境與利益相關方共享,與子孫后代共享。讓“道”帶來的益處潤澤朔黃鐵路沿線所及之處。

“路”不僅是朔黃人自身響應國家能源戰略,肩負西煤東運重任,在提供產品位移服務的過程中,讓產品變成商品,讓資源變成能源的核心責任。

“路”更是朔黃人的環境保護之路,責任承擔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條路在空間上指向遠方,在時間上指向未來。

守正創新,看未來,朔黃鐵路將目光瞄准打造3萬噸列車開行、4.5億噸級運輸平台,為國家能源集團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團當好運輸先鋒。

相信,在寧武西站、龍宮站、東冶站、西柏坡站鐵路專用線及物流園建成之時,原平公司管內魚骨狀運輸大通道,將輻射山西中北部煤田腹地和平山縣鐵礦粉反向運輸,集疏運能力將大幅度提升。(張婷婷、左志剛) 

(責編:張婷婷、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