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統籌發展 穩中見韌開新局
這是一份提振信心的“山西答卷”:6.5%!一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是一條攻堅克難的發展曲線:主要指標增速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超過全國4.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3%,超過全國5個百分點﹔
一組組數字的背后,折射的是山西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韌勁和活力。
“關鍵要善於彈鋼琴,既要確保疫情防控精准果斷,又要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山西省委書記林武如是說。
發展是一場接力跑,起跑影響全程,開局決定全局。今年以來,山西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省經濟延續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首季企穩開局,為全年山西經濟發展跑好了第一棒。
政企同心 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春風送暖,萬物勃發。3月28日,太忻一體化經濟區2022年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太原、忻州兩地同步舉行。總投資1038億元的183個重大項目在全省11個縣(市、區)同時開工。
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是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北引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關鍵一招。
4月24日,瀟河國際會議中心建設現場,施工人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嚴守安全生產底線,搶抓施工進度。王瑞瑞 攝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是企業所願,是民心所盼。為了把疫情期間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山西各地正加快復工復產的腳步。
天蒙蒙亮,位於太原市綜改區大運路的建設現場,已經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在施工期間,每個人必須佩戴口罩,生活區每天有專人負責三次殺毒工作。”項目建設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全力推進復工,保証道路全線在今年年底前正式通車。
4月26日一大早,陽泉礦區中源康養文化小鎮項目建設現場就奏起了“交響樂”。機器的轟鳴聲和鋼筋的撞擊聲此起彼伏,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進行作業。“多虧了礦區的多方協調和支持,我們才能這麼快復工建設。”項目負責人難掩激動之情。
在大同市雲岡區,標准化廠房、裝配產業園建設工地,機械轟鳴,車輛往來穿梭,施工人員“火力全開”,加緊施工……今年一季度,該市開復工716個項目,總投資1940.79億元。
圍繞建設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標定位,今年以來,長治市投資120億元重點實施71項城建工程,提升城市品位,讓幸福感在“家門口”落地生根。
清徐經濟開發區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20個“十四五”時期重點支持的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之一。
4月13日,太原市清徐縣在對重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中發現7例初篩陽性,均為韻達快遞物流園工作人員。
疫情襲來,山西堅持以快制快、快上加快,第一時間流調溯源,第一時間鎖定風險人員,第一時間落實核酸篩查、轉運隔離等措施,確保應急反應速度跑贏病毒傳播速度。
清徐縣啟動應急預案,調整完善14個工作專班,組建11個攻堅落實小組,確保“嚴管控、防擴散、防外溢”。同時,針對園區企業原料和產品運輸不暢等問題,跨市區縣聯動,“一企一策”,為企業發放262張通行証,打通企業供銷通道。
正如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藍佛安要求,要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加快寄遞物流恢復運行,及早謀劃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山西各地始終嚴格執行“源頭阻斷”的防疫思路,保持了復工復產企業生產高效運行。
多部門聯勤聯動緊急疏導高速服務區滯留貨車有序通行,圖片由山西省交通運輸廳提供。
截至4月25日,山西省高速公路日均貨車通行量22.8萬輛,已恢復至日常平均水平的78.3%,郵政、京東等26個寄遞物流企業已恢復運營。
解難紓困 架起惠企便民“連心橋”
疫情之下,穩定經濟必須穩住市場主體。如何採取更多針對性措施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山西省委提出,要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措施,結合疫情形勢適時開展領導干部入企服務,千方百計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
在全省復工復產工作中,山西按下了“重啟鍵”,加強惠企政策幫扶服務,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連日來,山西省廣大黨員干部亮明身份,沖鋒一線,參加抗擊疫情志願者隊伍。李楓 攝
“對餐飲企業和零售企業員工統一要求的核酸檢測,地方政府給予全額補貼。”
“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
……
疫情期間,為幫助困難行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山西印發《山西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61條具體政策措施聚焦餐飲、零售、旅游等服務行業,通過釋放政策紅利幫助困難行業渡過難關,將疫情給經濟工作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的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暖暖“春意”。
晉中市緊急出台《助企紓困穩定經濟發展十五條措施》,覆蓋企業退稅、餐飲服務、汽車消費等多領域,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重回“人間煙火氣”。呂梁市出台20條“硬核”扶持措施,幫助市場主體應對疫情,減輕負擔。
推動經濟平穩發展,僅有紓困還不夠。企業不僅需要“扶一把”,也需 “送一程”,為發展蓄力。
長治市打出政策“組合拳”精准助力中小企業發展,不僅為企業提供精准高效的政策推送和政策兌現,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科技賦能,還圍繞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搭建企業合作平台等工作重點發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企業做優做大。
陽泉市礦區成立重點工程項目總指揮部,建立領導包聯工作機制,15名區領導人人身上壓擔子,15個責任部門家家認領包聯任務,為項目定目標、定措施、定進度,全力解決各種難題。
黎霍高速沁縣段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圖片由長治日報提供。
民生連民心,民生大如天。
“非常時期,本以為這個月退休金會延期發放,沒想到在15時22分收到了銀行的到賬信息,4月份退休金提前到賬了……”4月14日晚,山西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小祁關注的博主更新了動態,翻看著下面近200條的評論,小祁心裡滿滿的成就感。
4月初,山西省同時段多地發生輸入性局部疫情,省財政廳所在的小店區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很多工作人員無法到崗工作,但退休人員養老金4月15日就要發放。山西省財政廳立即制定應急處置預案,通過網絡視頻、線上審核等渠道,確保資金迅速順暢撥付。截至目前,已按時足額撥付4月份各項社保待遇資金83.2億元。
在山西,一系列暖心舉措,出得快、出得細、出得准,急企業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企業復工生產信心得到恢復,百姓生活得到保障。
春耕春管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時下,正值春耕生產大忙時節,放眼三晉大地,在希望的田野上處處展現著春的信息:庄稼人或平整田地,或搭棚固架,或運送土肥,或覆膜點種,精心繪就春耕生產美麗畫卷,孕育豐收新希望。
在臨汾市吉縣壺口鎮太和村果農辛安定的果園裡,果農們正在西北農業科技大學所屬技術團隊的幫助下對老果園進行“平接換優”,讓老樹巧變新品種,達到優質高產。
去年冬天,辛安定向吉縣果業中心上報果園“平接換優”的需求。眼看到了換接的關鍵時期,但山西多地突發疫情,正當辛安定犯愁的時候,吉縣制定《來吉人員疫情期間“綠色通道”管理辦法》,開辟了“綠色通道”,讓技術員准時到達。
“我家的八畝老果園,已經換了六畝,技術員正干著呢,很快就完成了。”辛安定笑著說。
“我們在高速口接上技術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直接接送到作業點,定期進行核酸檢測,安排集中住宿、集中就餐,在平時的工作中戴口罩,與村民保持安全距離,順利地完成了全鎮平接換優工作。”壺口鎮東城果樹站站長強貴家說。
農技服務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支撐。臨汾、運城是山西省冬小麥主產區,按以往安排,每逢春耕生產的關鍵期,田間地頭處處活躍著技術人員的身影,但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山西各地以變應變,通過增加線上直播等方式,為農民進行技術輔導。在運城市鹽湖區,果農正嘗試用無人機授粉,不僅大幅增加了授粉成功率,也減少了人工成本。
4月24日,在襄汾縣令伯村,飛手駕駛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開展飛防作業。李現俊 攝
在臨汾市襄汾縣鄧庄鎮令伯村,飛手正駕駛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開展飛防作業。眼下,該縣63.2萬畝小麥進入壯苗抽穗揚花期,當地供銷社組織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開展“一噴三防”科學作業,通過一次噴藥,達到防病治虫、防干熱風、防早衰的目的,力保小麥增粒增重,增產增收。
農資是糧食的“糧食”。在疫情防控面臨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的嚴峻挑戰下,種子、農藥、農機、化肥等能不能保障生產並及時送到田間地頭,直接影響著春耕春播。
非常時期,山西在精准防控的同時,打通供應鏈、暢通物流鏈。為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該省緊急為重點物資貨運車輛發放通行証。華遠國際陸港集團所屬的神沐公司組成生產專班,確保有機肥生產,並打通運輸綠色通道,以“點對點”方式直接把有機肥送到農戶手中。而在晉中市壽陽縣,農機部門上門提供“一站式”服務,村民不用出村就能買到農機具。
如今,三晉大地春耕正酣,確保農資供應、落實春播面積、做好田間管理……防疫春耕兩手抓兩手硬,正全力以赴為全年糧食豐收打牢基礎。
4月28日,在山西省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林武表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關鍵要把握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生產的關系,在筑牢疫情防線和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從而精准施策、持續發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
在春天出發,山西正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扎實的作為,一手抓緊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一路豪情,一路向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