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太原高質量發展匯聚職工力量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5月6日,記者走進太原市總工會“智慧工會”數據展示中心,在一面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宣傳教育、勞動創新、醫療互助、維權服務等多領域的數據實時更新。其中,職工醫療互助系統已覆蓋30余萬人,實現報名、審核、繳費、報銷線上一站式辦理。“智慧工會”的功能還不止於此,平台重視宣傳教育活動,帶動全體職工學習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傳播正能量﹔匯總各類評優創優,推進創新成果、創新工作室、創新人才管理,推動示范引領作用﹔大量開展職工服務活動、多種線上普惠活動,職工點擊瀏覽量近190萬人次,為深入開展工會工作及竭誠服務職工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和分析……
實現城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廣大職工群眾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智慧。太原市各級工會組織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建設“錦繡太原城”的磅礡力量。
愛心驛站:
戶外勞動者的“溫馨港灣”
每天清晨,省城環衛工人劉利花都要到太原市塢城北街做清掃工作。感到口渴時,她便會走進附近的愛心驛站,取紙杯喝點熱水,坐到椅子上小憩一下。去年,太原市總工會在小店區塢城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的愛心驛站開放后,解決了環衛工人的難題:飯涼了,有微波爐加熱﹔渴了,隨時有開水供應﹔累了,可以邊休息邊看看書報,而且再也不用為上廁所發愁了。
太原市現有戶外勞動者10萬余名,自2016年起,太原市總工會先后累計投入資金350余萬元,大規模、高標准建設服務戶外勞動者的愛心驛站、暖心服務站,著力解決他們在工作期間遇到的飲水難、熱飯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成為了勞動者的溫馨港灣。
走進愛心驛站,最顯眼的位置均配備了醫療急救箱、微波爐、飲水機、雨傘、口罩、圖書等物品。為了更好地服務戶外勞動者,太原市在愛心驛站建設中統一標准,從場地選擇、設施配置、疫情防控、人文關懷等方面全面設計,建成了“黨群服務陣地+愛心驛站”“服務職工綜合體+愛心驛站”“商圈企業+愛心驛站”“特色產業園+愛心驛站”“環衛設施+愛心驛站”“志願服務+愛心驛站”6種類型的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同時,統一規范制度,制定考評辦法,確保愛心驛站設施功能完好、服務貼心周到。
在硬件升級的同時,愛心驛站的功能也在不斷延展,除了重點服務環衛工、交警、快遞員等戶外勞動者外,還服務路人、游客等社會大眾群體。在太原汽車客運東站,旅客候車期間可以到候車大廳旁邊的愛心驛站內看看書報,喝口熱水,或為手機充電﹔太原萬象城內則建有多個“媽咪小屋”,溫馨的環境、完善的設施,極大地方便了市民。
關心一群人,溫暖一座城。截至目前,太原市共建起了166個愛心驛站、暖心服務站,累計提供各類服務20余萬人次。所有的愛心驛站均已上網,戶外勞動者無論走到哪兒,都可以通過手機等設備進行查找。
新時代職工之家:
職工群眾的“加油站”
中午時分,尖草坪區新時代職工之家的籃球館逐漸熱鬧起來,人們三三兩兩組成一隊,跑跳、攔截、投擲,盡情地揮洒著汗水,在區機關工作的唐永峰便是其中一員。“以前沒有這個館的時候,隻能到處找地方。如今有了固定的鍛煉場所,還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真是不賴。”唐永峰抹了一把額頭的汗,開心地說。
為了豐富全區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尖草坪區將區體育館調配給區總工會,用於職工服務中心和新時代職工之家建設。去年5月,尖草坪區新時代職工之家改造完畢,愛心驛站、職工書屋、書畫棋牌室、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一應俱全。“除活動場所外,這裡還設有職工服務中心、勞動爭議調解室等,職工遇到困難和糾紛都能得到幫助。目前這裡已經接待了5500多人。”尖草坪區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王保東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新變化。新時代職工之家的應運而生,將不斷激發廣大干部職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精神風貌,真正成為大家奮進路上的“加油站”。
位於山西綜改示范區陽曲產業園區的企業離市區較遠,考慮到職工業余生活匱乏,太原市總工會依托四聯重工建設了佔地3600余平方米的區域型新時代職工之家,內設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場地,以及閱覽室、職工培訓中心、企業文化展覽室等。職工們在工作之余既能放鬆身心、緩解疲勞,還能學習知識、交流工作經驗。晉源區新時代職工之家開辦了職工健康驛站,開設了疼痛調理、智能推拿等功能理療室,實現對職工健康數據從採集到干預調理的閉環服務。這些新時代職工之家讓職工們在細微處感受到工會和企業的溫暖,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
“這兩年來,全市上規模的新時代職工之家已達80家。我們就是要堅持以職工為本,健全完善職工服務體系,更精准地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太原市總工會副主席汪倫的話語溫暖而有力量。
創新工作室:
科技人才的“領軍者”
在太原市交通學校數控車間,兩台機械臂正在作業,抓取、替換、放置,有條不紊,真正實現了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緊密合作的自動化智能生產。
太原市交通學校是太原市總工會於2021年挂牌的“太原市新時代職工技能實訓基地”,學校專業負責人張瑜勝一邊操控演示一邊介紹道,這個數控車間是教育部命名的國家級數控實訓基地,有高精尖數控設備30多台套,可以同時開展100人的培訓。“基地的建立對於推動企業與職業學校產教融合,打通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張瑜勝說。
勞模是時代的領跑者。太原市近年來造就了一批懂技術、會創新的技術領軍人物和產業工人隊伍,積極發揮勞模和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為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人才支撐。
“我們開發研制的‘全營養無菌豆制品生產線成套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倪日北創新工作室,省勞模倪日北帶領記者參觀了一項項技術成果,眼裡是滿滿的自豪。倪日北創新工作室近年來圍繞企業發展需求不斷創新,僅2021年就解決企業重大技術難題6項,創造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20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2項。
太鋼不鏽冷軋廠冷連軋作業區班長牛國棟是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山西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曾帶領團隊創造了單機架軋機調試時間最短、投產最早、生產產品質量起點最高的紀錄,並在2#軋機首次成功實現大變形量馬氏體鋼軋制。目前以牛國棟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已培養出92名高級軋鋼工、16名技師、6名高級技師,取得創新成果82項,累計創收9800余萬元。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3個國家級創新工作室、61個省級創新工作室、255個市級創新工作室、20個市級“六新”職工創新工作室。太原市不斷擴大職工創新工作室的覆蓋面,將其作為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培養新時代技術人才的重要手段,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記者丁園 曹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