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抓黨建 促提升 | 呂梁:黨建引領“融進去” 基層治理“活起來”

來源:呂梁日報
2022年05月16日16:23 |
小字號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緊緊依靠基層、聚力建強基層。

全市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呂梁持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統籌整合協調鄉村治理各方面資源要素力量,切實解決當前鄉村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切實扛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長效機制,一項一項抓提升,一件一件抓整改,實現基層治理能力大提升、基層面貌大改觀。

堅持以上率下

做好基層治理這篇大文章

取勢者可為人先,謀勢者必有所成。

作為黨執政大廈的穩固地基,基層黨組織必須抓實抓好。市委高位統籌、改革創新,創建了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統一領導體制,部署14項重大任務,出台行動方案和一系列工作措施,成立專項行動辦公室,組建5個工作專班和8個督導組,構建起“大黨建”格局,對基層社會治理“誰來抓”“抓不實”等問題進行靶向突破,實現了黨建“一子落”,治理“滿盤活”。

堅持黨建引領,必須突出主線、綱舉目張,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引領作用。市委書記孫大軍親自挂帥,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結合呂梁實際,就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明確提出建強鄉鎮領導班子、充實鄉鎮(街道)工作力量、加強鄉鎮(街道)執法隊伍建設、加強村(社區)干部隊伍建設、壯大農村黨員隊伍、強化農村(社區)網格治理、加強社區規范化建設、著力推進鄉村陣地提升、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縣委黨校建設、健全村級民主議事和監督機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報酬待遇、嚴格村(社區)干部的績效考核、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等十四項重點任務,高標准、高質量推動責任再壓實。一個月來,市委專項辦召開8次調度會及時分析研判、推動落實,抓基層治理的主體更為明確、責任更加清晰。13個縣(市、區)委書記自覺扛起政治責任,把專項行動牢牢抓在手上、落到實處,結合轄區實際,親自部署、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發揮了“一線總指揮”作用。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事務繁多,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專項工作聚力攻堅。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專項辦主任張欣寧帶頭深入鄉鎮,圍繞專項行動開展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與縣、鄉干部點對點問、實打實答,在一線調研中掌握實情、解剖“麻雀”、指導問效。市級8個督導組先后深入30余個鄉鎮(街道)、70余個村(社區)督導推動工作。市委組織部聚焦專項行動重點任務、關鍵環節和難點問題,認真總結吸收經驗做法,編制《呂梁市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系列指導手冊》,創新“范例式、解答式、交流式”教學理念,讓基層黨組織跟著學、照著做、比著干,在規范化、標准化、實效化中推動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一些縣(市、區)加大黨建基礎設施投入,交城縣投資9000余萬元建設縣委黨校,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今年7月開工﹔離石區投資900余萬元對現有黨校擴建升級﹔文水縣投資350萬元對28個薄弱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基礎設施、鄉村陣地缺項短板正在加力補齊。與此同時,呂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擺上重要位置,資金、項目開始在鄉村集結。各縣(市、區)普遍設置村集體經濟專項扶持基金9500萬元,實施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

在統一的領導體制下,真金白銀投放至基層,精兵強將派往基層,政策項目向基層傾斜,真正做到有人員管事、有場所議事、有心氣干事。各項任務按照任務書、路線圖全速推進,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觸角延伸到每個社區網格、鄉村。

堅持制度創新

組織力量穿透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各項工作千頭萬緒,群眾需求各不相同,如何使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在離石區交通路社區,“80后”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夢霞給出自己的答案——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黨的領導,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

交通路社區是一個城市社區,常住人口達10100人。以往,社區裡的環境、衛生、交通等都不太讓人滿意,這些問題也考驗著基層管理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水平,交通路社區黨支部將打造“全科網格”作為破題關鍵,把支部建在格上,把一切工作落在支部,實行“黨建引領+全科網格”基層治理模式,在網格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和組織協調作用,把優秀黨員選派為網格長、網格員,33名網格員活躍在大街小巷,巡查走訪、收集民情民意、宣傳政策法規、排查安全隱患……推動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疑難“哨源”向上級報告,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

如今,全科網格治理正在全市逐步形成。針對網格種類多、職能交叉等現狀,市委專項辦制定了《進一步提升黨建引領網格治理能力的實施意見(試行)》,優化網格設置,健全組織體系,配強網格隊伍,明確黨組織負責人為網格長,從村(社區)“兩委”成員、人民調解員、普通黨員等人員中選聘網格員,網格全部成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推進“多網合一、一網統管,多元合一、一員多職”的網格治理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治理精細化水平,發揮小網格的大作用。同時,全面打造共治共建共享格局,總投資1.8億元,高標准打造區、鄉兩級綜治中心,搭建“全科網格”信息平台,加快推進40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50個“愛心驛站”建設,在社區嵌入“微法庭”、便民餐廳和養老服務中心,不斷推進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身處基層的鄉鎮,如何打破條塊關系、隸屬關系等制約,有效調動各部門單位力量,解決“最后一公裡”難題?積極開展鄉鎮機構改革,推動鄉鎮賦權擴能,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對症施治。

推動鄉鎮賦權擴能,就是要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保証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事情有人辦。目前,呂梁市5辦1站2中心都已挂牌運行,縣直派駐鄉鎮站所人員的組織關系、績效考核等納入屬地鄉鎮統一管理、考核,賦予基層更多自主權,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務基層,構建權力優化、條塊聯動的責任鏈條和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讓鄉鎮(街道)手中“有哨”、“吹哨”有據、“吹哨”有力。目前,文水縣印發了《關於推進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工作方案》《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項目書》,構建起“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張清單管權責、一套機制管運行”的鄉鎮執法工作機制。12個鄉鎮都已完成“一支隊伍管執法”要求,完成挂牌工作,專項經費已列支,全縣鄉鎮考取執法証人數236人。

機制好則治理好,基層治理離不開群策群力,基層黨組織要善於“搭台”。呂梁市積極構建黨員帶頭示范、群眾積極參與工作平台,開展機關黨組織、黨員社區雙報到活動,推動黨員常態化參與網格志願服務和基層矛盾化解事務等,提升網格中“紅色細胞”活力,為社區治理提供黨建引領的全方位要素保障。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委組織部堅決落實市委的部署要求,第一時間發出“我是黨員我幫您”動員令,全市各個鄉村和社區,都可以看到一批身穿紅馬甲,胸配“我是黨員我幫您”標牌的身影,廣大黨員干部紛紛“回家”亮身份,從“幕后”走向“台前”,下沉防疫一線,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樹立了“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先進形象。

“以前黨員除了選舉就是開會、交黨費,感覺和普通群眾沒兩樣。現在實行黨員積分管理,才覺得自己像個黨員了。”提起積分管理工作,文水縣劉胡蘭鎮的黨員們嘖嘖稱贊。黨員積分管理是激活黨支部作為“神經末梢”作用的有力舉措,呂梁各級黨組織積極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用“小積分”管好“大隊伍”,促使黨員肩上有責、爭先有標、行為有尺、考核有據。為了有效改進黨員工作作風,文水縣採用農村黨員積分管理制辦法,在劉胡蘭鎮先行先試,將積分結果作為進行黨員培養、教育、管理的必要依據﹔交城縣根據不同類型的黨員特點,合理分類積分,將黨員積分與考核管理、評優樹先結合起來,增強黨員“掙積分、爭先鋒”意識。

交城縣西社鎮相關負責人說,開展黨員積分管理,對黨員來說是亮明身份。現在全鎮的支部黨建有了很多新變化,黨員積極參加村級公益建設、公益勞動、志願服務和理論學習等活動,在工作中掙積分、看積分、爭積分,樹立了黨組織的正面形象,集聚了正能量。

高位推動“清化收”

讓資產更透明家底更厚實

鄉村振興,主戰場在農村,難點焦點也在農村。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服務力。然而長時間以來,農村集體土地、資產管理混亂,而且隨著時間、關系和利益等多種因素疊加,此類問題在一些農村變得更加復雜。

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正是破解這一矛盾的“良藥”。為壯大全市農村集體經濟掃清障礙,為農村長遠發展攢厚家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以農村集體經營合同清理、村級債務化解、新增資源收費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全面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行動。市委書記孫大軍強調,要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行動,盤活用好閑置資源資產,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清化收”,清的是資產和合同,化的是風險和矛盾,收的是公正和民心,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加積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基礎。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專項工作全面啟動以來,呂梁市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工作專班,健全工作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形成符合呂梁實際的“清化收”工作推進體系。收集整理了32篇與“清化收”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節選、政策文件、規章制度,形成了《呂梁市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專項工作法律法規匯編(一)》,發放到領導組成員單位和縣、鄉、村三級,為“清化收”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制定了《呂梁市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摸底調查表》《呂梁市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進度統計表》以及重點指標統計口徑說明,使“清化收”工作底清賬明,准確掌握工作進度﹔制定了全市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編號規則、合同清理台賬、合同實事認定書、調查報告等規范性模板,規范了清理程序,充實佐証材料,減輕了基層負擔。市委組織部充分總結提煉文水縣試點經驗做法,結合各縣(市、區)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時編印《百症百方——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案例選編》,為全市“清化收”實現應查盡查、應收盡收提供了一本多角度全視野的“百科書”。各縣(市、區)深刻領會、迅速行動,動員部署、現場觀摩、督導調度……迅速掀起了全面推進的工作熱潮。截至目前,全市摸查出各類合同73010份,清收拖欠承包租賃費2979萬元,抵頂和化解債務1796萬元,收回村集體土地8.5萬畝、集體經營性資產130個、集體物業64個,村集體經濟增收1.8億元,全面托清了村級資產資源資金底子,拓寬了村集體經濟“擴源增收”路徑。

清家底、化債務、增收入,柳林縣穆村鎮堡上村抓住了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有利時機,糾正了不合理合同和未履行合同,將到期的村集體所有的7.8畝機動地重新納入集體經營,這也是“清化收”會戰中柳林縣首例收回的村集體資源。“清化收”工作開展以來,穆村鎮村干部自創看台賬、查合同、察地類、訪背景、談思路“五步走”工作法。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黨員群眾共同甄別合同真偽,逐地逐戶核實,確保調查充分、証據充足、處理有理有據有節。通過動員宣傳,村民楊海兵主動上交拖欠資金2000元。“過去,一些農村集體資產歸屬不清,不但未能惠及村民,還造成資源浪費、閑置貶值。清理后,村集體摸清了‘家底’,增加了收入,我們為村民干實事心裡也有了底氣。”柳林縣穆村鎮堡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賈永明談起“清化收”帶來的福利,頗有感觸。

“清化收”工作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和關鍵一步。如果把集體資產比喻成“蛋糕”,改革不僅是要切好“蛋糕”,還要把“蛋糕”做大。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民持續受益,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東關社區是離石區的商貿中心,車水馬龍,行人絡繹不絕。作為離石區核心位置社區,東關社區2019年由村改為社區。在管理集體資產上,社區“花錢”的事情由經濟合作社自己“做主”,通過盤活集體房產資產,發展房屋租賃型經濟,同時利用集體土地建造“商業門市租賃”,全年集體經營性收入可達160余萬元。“通過對貨幣、固定資產、資源性資產這三樣家底分門別類進行登記,逐筆梳理、逐項審核,使各類財產清晰可查。現在,社區的家當有9200多萬元,群眾心裡跟明鏡似的。”東關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建忠說。通過反復摸底,合作社決定股權設置“按集體資產淨額的總值折股量化,按比例量化到人”的股權量化辦法。最終,2740個股東握著16185個股份,每個股份價格不同,完全取決於當年的集體經濟收入。2022年春節前,東關經濟合作社進行了第一輪分紅,集體經濟收入結余74萬元,每個股份就是45元。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了農村生產要素潛能,加快了城鄉技術、資金、人力資本等要素流動,拓寬了群眾致富門路,提升了居民“主人翁”意識和參與積極性。

群眾的幸福感來自扎實的基層社會治理。一條條扎實的舉措,一項項可喜的成就,離不開上下勠力同心、砥礪奮進。黨旗招展,筑夢新時代。新的征程,整裝再出發。在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的路上,呂梁正在劈波斬浪駛向新的勝利。(記者 羅麗)

(責編:段思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