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太原市創新提升營商環境加快市場主體倍增

1至4月,在疫情沖擊影響下,太原市市場主體逆勢增長,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4399戶,截至4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614623戶。剛剛出台的《太原市創新提升營商環境加快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市市場主體數量將達到110萬戶以上,年均增長16%。
太原市把今年確定為市場主體建設年,努力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讓在太原投資興業的市場主體辦事情有“靠制度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搞項目有“承諾制+標准地+全代辦”的優質服務,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審批”的便捷服務,跑手續有“7×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對未來有“新官理舊賬”的穩定預期。
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則,從市直單位和各縣(市、區)抽調30名精兵強將,組建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工作專班,建立清單管理機制、定期調度機制、工作通報機制、責任追究機制、考核激勵機制,逐階段調度、逐節點督促、逐事項跟進。
圍繞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方位提升服務,聚焦市場主體開辦、生存、發展、壯大全周期,《行動方案》推出持續擴大市場准入、創優市場經營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提升融資信貸便利、強化投資要素保障、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壯大行業市場主體等十大方面110項重點任務和203項改革舉措。
今年以來,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立足創新監管、強化服務兩項職能,推出22條工作措施。在精准監管方面,推行柔性執法,制定包容免罰清單,對新設立市場主體首次未按時年報公示的,僅列異、不處罰﹔分級分類抽取5306戶企業,針對登記注冊、年報公示信息等事項實施差異化監管,大力提高監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讓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實,健全舉報處理和回應機制,集中對該市出台的10個招商引資政策進行了細致、高效的審查,為政策制定主體提供了專業、高效的服務。
在精細服務方面,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郵儲銀行合作,為個體工商戶搭建融資平台﹔在全市設立11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強化“政府質量獎”導向作用﹔對清徐縣王答鄉15戶生產採暖用散熱器企業進行技術幫扶,促進產品質量發展﹔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及時為符合條件的4596戶市場主體實施信用修復﹔助推企業參與“山西精品”公用區域品牌建設,推薦61個產品申報“山西精品”項目,推薦5戶市場主體為“山西精品”候選企業﹔優選10家“知識產權托管試點機構”,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體系﹔幫助51家小微企業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証証書。
《行動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末,太原市市場主體數量大幅增加、結構有效優化、活力不斷增強、質量持續提升。全市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10萬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力爭達到3000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達到100個,孵化小微企業數量達到2000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萬家,上市(挂牌)公司數量翻一番。(記者范珉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