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地市鏈接

【品質運城·服務篇】功能貼心 服務暖心

2022年05月19日10:59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綠意盎然的平坦街道,碧水環流的城市水系,星羅棋布的公園綠地,煥然一新的人居環境,周到暖心的公共服務……
  近年來,運城深入開展城市更新提質工程,大力構建綠色可持續城市水生態循環體系,全力優化縱橫有序、相互銜接的交通路網結構,系統完成老舊小區、小街小巷改造,持續推進教育、醫療、文體、養老、托育等服務,高標准建設河東書房、河東驛站、“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用匠心營造出一個顏值、氣質與溫度協同發展的魅力運城。
    人民網山西頻道與運城晚報聯合推出“品質運城”系列報道,為您展現這座城市包容而開放、秀美而厚重、蓬勃而溫情的別樣風華。

河東書房·黨群館,親子共讀。

近年來,運城市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推進“民生紅利”釋放,增強城市承載功能,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目前,一批河東書房、河東驛站、愛心驛站、“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正發揮著作用,讓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書可以溫暖一個人,一座書房可以溫暖一座城,河東書房讓書香變得“觸手可及”。

初夏,陽光明媚的清晨,市區南風廣場東北角臨水而建的文脈·河東書房宛若一本書籍,靜待翻閱。一進門,濃濃的文化氣息扑面而來。一樓的“河東記憶”歷史圖片展,見証了河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從1909年至1998年的發展變化。二樓休閑區內,布藝沙發整齊迎客,環顧四周,花卉綠植點綴,古色古香的木質書架和設計,勾勒出通透典雅的閱讀空間,文學、經管、社科、兒童繪本等門類書籍擺滿書架。陽光透過落地窗洒在褐色的原木桌椅上,桌上擺放著的綠蘿偶有枝蔓調皮地從花盆中探出頭來,三三兩兩的讀者手捧一本書,靜坐窗前,點一杯“池鹽摩卡”或“板棗咖啡”,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享受這份難得的寧靜。

河東書房。

市區內多座河東書房從命名到裝修,無不彰顯著城市文化和地域色彩,與周邊環境相融。

推開河東書房·黨群館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塔”式設計的書架,逐級上升,書頁卷動,木香入鼻,攬景入懷,別有韻味。配置有自助借還機、電子圖書借閱機、辦証機等智能設備,提供圖書借閱、報刊瀏覽、資源下載等免費服務的現代化河東書房,讓市民與書籍“零距離”接觸。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沉默的生命……都在河東書房·黨群館的書架上不言語,緩緩生根發芽。

守方寸天地,游浩然書海,一座座河東書房正如簇簇星火,點燃市民閱讀的熱情。

漫步運城街頭,一個個河東驛站總會與你不期而遇。站內,有熱水、咖啡、果汁可供選擇﹔電視、書籍,最能緩解疲勞﹔座椅、沙發、按摩椅,最適合閉眼小憩……市民在這裡或交談、或閱讀、或休息、或補充“能量”。夜幕降臨,河東驛站人民北路站等5個驛站燈火通明,夜行的外賣小哥來此充電、休息。小憩過后,他將用過的紙杯收起,將讀過的書籍放回原位,輕掩大門后繼續奔波。

24小時營業的河東驛站人民北路站。

從晨光熹微到落霞滿天,河東驛站迎來送往了無數過客。24小時營業的河東驛站,讓奔波的夜歸人在這裡找到了心靈的寧靜。無論多晚,你都可以推開這扇門,擁抱這座城市的溫暖。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南風廣場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也於喧囂間,辟得一片寧靜之地,為工人、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提供暖心服務。舒適的座椅、適溫的茶水、便捷的配置、貼心的母嬰室……市民在附近游玩疲憊了,可以前來休憩,此處是市民“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愛心港灣。

戶外勞動者在愛心驛站體檢。

老有所養,老有所享。鹽湖區文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戶晒得老人身上暖洋洋的。剛剛泡開的茶水冒著熱氣,76歲的市民劉大爺輕吹杯沿,抿一口茶水,跟著電視裡播放的京劇哼唱起來。老年活動室裡,老人們聚在一起下棋、畫畫、做手工、跳舞……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御沁園社區的愛心發屋裡,愛心人士正為有需要的老年人理發。

不離家、不離群,家門口安享晚年是許多老年人最朴素的願望。“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行、助急”,運城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社區,布局建設了多個提供“六助”綜合服務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種“居家+社區+機構”的“嵌入式”養老模式,讓老年人不必遠離熟悉的環境,就能享受優質的養老服務。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餐廳。

墨香氤氳的河東書房、功能齊備的河東驛站、分布於城市各處的多座愛心驛站,以及愛心發屋、嵌入社區的養老中心,匯聚起絲絲暖意,點亮了百姓的心燈。一座有溫度的城市,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王棉 攝影/薛俊 茹雅 朱超逸丁)

(責編:麻潞、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