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十八洞村

景象秀美  生機勃發(走進傳統村落)

本報記者 孫 超
2022年05月21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十八洞村梨子寨風光。
  資料圖片

  圖②:身穿民族服飾的村民在自家門口小憩,露出燦爛的笑容。
  資料圖片
  圖③:在外務工多年的村民楊超文回村開起了農家樂。這份事業不僅讓他一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還能陪著孩子們一起成長。
  李 健攝(人民視覺)
  圖④:楊斌是村中最年輕的共產黨員,如今在山泉水廠上班。家門口的穩定工作讓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李羅庚攝(人民視覺)
  圖⑤:村中的繡娘現場制作苗繡作品。
  資料圖片
  圖⑥:村民龍圓滿參加了“星盛果蔬”合作社,走上致富新路的她,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李 健攝(人民視覺)
  圖⑦:村裡的養蜂能手龍先蘭(左)和妻子的日子過得像蜜一般甜。
  李 健攝(人民視覺)
  圖⑧:在村裡的果園中採摘獼猴桃的小女孩,與果農們一同分享豐收的喜悅。
  資料圖片

  圖⑨:施林嬌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通過拍攝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家鄉的風景、美食、民俗、建筑為更多人所知。
  資料圖片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落,據說因村中有十八個溶洞而得名。巉岩高聳,澗水幽碧,古村的秀美景象見証了當地村民生活的巨大改變。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准扶貧”,明確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經驗。

 

  綿延的武陵山脈橫亙湖南西北部,猶如一個弓起的巨大脊背。在組成這個脊背的高山峽谷之間,散落著星星點點的村落,十八洞村正是其中之一。

  十八洞村由梨子寨、竹子寨、飛虫寨、當戎寨組成,距離花垣縣城34公裡,距離吉首38公裡。

  近年來,十八洞村原樣保護、修舊如舊,人居環境煥然一新,致富產業紛至沓來,古村、古景、古技在保護中傳承創新,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2016年,十八洞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精准扶貧 成果豐碩

  連日的暖陽驅散了十八洞村常年繚繞的霧氣,從高空望去,梨子寨木屋黑瓦,炊煙裊裊。一條蜿蜒的石板路從山下往上延伸,將小村寨裡的家家戶戶連在了一起。

  村民施成富住在石板路拐彎處。前幾年,他開起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樂,家裡買上了小轎車。用他的話說,這樣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幾年間,石階還是一樣的石階,石階兩旁人們的生活,卻早已變了模樣。

  過去,村民石爬專家裡唯一的電器就是一盞節能燈﹔如今,他每年可以固定從村裡的獼猴桃基地獲得分紅,屋裡各類家電一應俱全。曾經一度面臨輟學風險的十八洞村女孩施林嬌,也因為精准扶貧的政策,順利從浙江音樂學院畢業﹔畢業后,她主動回到村裡和一群年輕人一道創業。

  十八洞村每一戶人家的生活,都被精准扶貧深刻地改變了。近年來,每年都有超過20萬游客慕名前來,開啟感悟之旅。此外,十八洞村還規劃了“‘精准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精准脫貧之路”展覽。古朴且有苗族裝飾特色的展廳佔地200多平方米,於2018年10月底建成開放。展廳以“精准扶貧”為主題,以新老照片對比、視頻滾動播放及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民代表現場講解等形式,展示十八洞村精准扶貧取得的豐碩成果。

  苗寨風情 活態呈現

  十八洞村雨水多,雲霧多,空氣潮濕,村寨內建筑均依山而建,靠山取材。苗鄉多為吊腳樓,但村中所在的區域小台地較多,因此建筑多為“一”字形穿斗式木結構。“一”字形青瓦房主要包括三柱四挂、五柱六挂、五柱七挂、五柱八挂、五柱九挂等,多為橫開三間,也有多間連開的。房屋多以木或竹作為牆面,蓋手工小青瓦,建筑底部壘石以防水,屋前多用青石板砌成用於休息和晾晒谷物的坪場,也有部分為水泥地面。

  石爬專的房子,屬於苗寨房屋的典型布局。穿過坪場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寬敞的堂屋。堂屋的左側,則是一個火塘。火塘是苗族農家做飯用餐、烤火取暖及休息閑聊的常用之所。除婚喪喜慶宴客用灶之外,常年炊事多在火塘進行。“過去,我們通常在火塘煨紅薯、煨玉米。如今生活好了,臘魚臘肉敞開吃也吃不完。”石爬專說。

  十八洞村的苗寨文化也有獨到之處。村中有苗族古歌、苗族趕秋、苗醫藥等國家級非遺項目,還有苗戲、接龍舞等省級非遺項目。過苗年、趕秋、四月八等苗族傳統節會在這裡依然具有生命力。

  花垣縣的“苗族趕秋”,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若是在立秋時節來到十八洞村,可以看到規模宏大的趕秋盛況。

  趕秋是一個集體的盛會,首先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秋場”。在十八洞村,秋場就是村中開闊地的一塊坪場。趕秋那天,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會早早來到這裡,等待節日的開場。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沿著山坡的梯田依次站立,將秋場圍繞得層層疊疊。

  隨著上百面紅艷艷的苗鼓敲響,趕秋活動正式開始,穿著盛裝的苗族女性隨著鼓點載歌載舞。緊接著,由趕秋儀式主持人——“巴代”手持綹巾,身穿紅色長袍,開始表演。整個儀式需要經過迎秋、祭秋、趕秋三大環節。除了流程嚴謹的儀式,趕秋活動上還有八人秋千、苗歌等表演。

  如今,十八洞村的各個村寨,已經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的竹子寨,竹籬小道通往各家各戶,竹子元素特色隨處可見﹔而當戎寨的民居則主要依山就勢而建,青石板街巷、吊腳樓是這裡的亮點。

  傳統民居 現代治理

  近年來,十八洞村全村237戶民居風貌進行了改造,功能得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已實現現代化,但傳統民居和傳統格局依然隨處可見。

  十八洞村4個村寨均為保存完好的苗家傳統村落,全村有90%以上建筑為傳統苗家民居,百年以上的古建筑約佔10%。苗寨的傳統風貌,不僅沒有因為經濟的發展而被破壞,反而因為合理的規劃布局,更加凸顯。

  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說,前些年,也有一些村民將自己的老房整修成了“洋房”。2018年,十八洞村從外部引進規劃設計團隊,對全村自然資源、歷史人文、基礎設施現狀,進行了“地毯式”摸排,並以此為基礎,編制實施精准規劃,建立湖南省首個駐村規劃師制度,形成一套精准規劃模式。在改造中,採用當地常用的技術、材料、工藝,依山就勢、就地取材,讓建筑物與周邊山水田園融為一體、面貌一新。

  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十八洞村近年來推行了互助“五興”的基層治理模式。全村組建了41個互助“五興”組,每個互助組由5戶村民組成,由黨員擔任組長,從“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裡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5個方面建立互幫互助關系。

  村民龍先蘭正是受益於這樣的幫扶機制。在“五興”組“扶貧先扶志”的影響下,他成為村裡的養蜂能手,不僅自己生活小康,娶了媳婦,有了女兒,還帶動了村裡更多貧困戶脫貧。如果問起龍先蘭女兒的名字,他一定會自豪地告訴大家,女兒叫龍思恩。“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多學知識,建設好家鄉。” 龍先蘭說。

   

  ■游覽貼士

  外地游客可乘坐高鐵到達吉首東站,此后轉乘旅游大巴或當地車輛,沿包茂高速行駛約50公裡,即可抵達十八洞村附近。

  十八洞村可分為人文和自然兩個游覽部分。人文景觀中除了精准扶貧相關展廳外,還有黨性教育基地等。自然景觀則主要包括十八溶洞、夯街峽谷、苗家梯田等。景區內因道路落差較大,距離較長,游客需要准備相應的徒步裝備。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1日 07 版)

(責編:段思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