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陽光洒滿沃野 看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的山西實踐

人民網記者 張婷婷
2023年02月03日19:11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新年新希望。二月的三晉大地,處處升騰著希望。

整齊排列的溫室大棚,有序建設的農旅項目,歡聲笑語的農家院落……在農村大地上交織成一曲絢麗的鄉村振興發展樂章。

2022年,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在全國選定48個鄉村振興示范區進行示范創建,每個示范區補助支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4000萬元。

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革命老區的特殊關懷,是對革命老區群眾的特殊關愛。經縣級申報、市級推薦、省級評選、省政府同意、國家綜合評定后,山西三縣成功申報。其中包括呂梁市嵐縣、晉中市左權縣和臨汾市汾西縣。

如何立足三縣的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打造高水平示范樣本?山西省積極探索符合縣域發展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集聚領導心力、集聚群眾人心、集聚社會資源,有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示范區集聚,確保革命老區鄉村五大振興聯動發展,探索創新示范區建設的山西實踐。

如今,一個個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一個個貧困家庭改變命運、一個個貧困村庄舊貌換新顏,映射的是三晉兒女勠力同心拔“窮根”的堅定決心,檢驗的是山西省脫貧攻堅的扎實成效。這片“希望的田野”繪就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在緩緩鋪開……

興產業 為鄉村振興奏響“奮進曲”

“嵐縣有一定現代農業基礎,要通過‘補鏈、強鏈、延鏈’,形成完整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鏈。”

“左權縣的重點在於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傳統單一種養產業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轉變。”

“汾西縣則需要圍繞城郊融合類鄉村農業農村現代目標,打造山區縣鄉村振興模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解決農村發展問題的基礎。在示范創建過程中,山西省精准鎖定三縣的優勢主導產業,緊抓特色,站在全國、全省全局的角度去謀劃,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總結了有效的經驗模式。

聚焦農業“特”“優”戰略,嵐縣發展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探索農業全產業鏈增值的新路徑。依托馬坊村養殖基礎,該縣打造牛集中飼養產業項目,促進現代養殖業標准化及規模化快速發展。提質升級20棟智能化蔬菜大棚,引入蔬菜脫水項目,形成集約化、高效化、智慧化的智慧農業產業模式。依托普明鎮農業循環產業示范園,構建生態農業循環產業體系,著力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造形成產業聚合優勢。

在左權縣,則注重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傳統單一種養產業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轉變。聚焦區域優勢主導核桃產業,該縣推行核桃、中藥材套種模式,構筑“核桃+”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鏈條,由核桃單一種植、初加工向“種植基地+加工基地+電子商務+觀光旅游+文創體驗”方向發展,激活產業提質發展動力,實現農業產業資源轉化,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汾西縣則堅持黨建引領和市場推動“雙發力”,產業項目由“一支獨秀”變為“百花齊放”,推進集體產業持續發展。該縣在行政村實現村級光伏電站“全覆蓋”的基礎上,整合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中央和省級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等,圍繞做大做強肉牛、肉雞、核桃、玉露香梨、特色種養等主導產業,把“一村一品”確定為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採取入股分紅、帶動務工等方式,村級規劃、鄉鎮審核、部門論証,一村一策,“遍地開花”上項目,實現了“戶戶有產業、村村有項目、人人有幫扶”的發展目標。

留人才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動力”

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紅紅火火的小康生活,背后是廣袤鄉村澎湃的強大追夢力量。

聚焦基層組織建設質量提升,嵐縣強化鄉村人才支撐,建立五大振興同頻共振的新格局。該縣將返鄉創業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優先補充兩委班子,提升村兩委班子鄉村治理綜合能力,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圍繞畜牧業、種植業、加工業、旅游業等重點產業,全面摸排本地本村技能人才、致富能手、創業能人,組織返鄉人士懇談會、在外人士聯誼會等,多措並舉,牽線搭橋,促進人才與項目有效對接,在政策、資金、給予重點支持,用“政策+項目+鄉情”回引人才,聚合人才,留住人才,引才引智投入鄉村建設中。

左權縣在示范區推行“選、培、引、聯”人才策略,從農業、工業、紅色旅游、醫療、教育、文旅等領域,向左權籍在外人才連續發布6條集結號,招募左權籍在外各方面人才參與左權家鄉建設。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提升全縣村“兩委”主干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開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訓“頭雁”計劃,建設鄉村技培中心,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加強農村電商等鄉村人才培育,保証持証率80%以上,打造山西省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省級示范實訓基地。

汾西縣則堅持招才引智和培才育才“雙聯動”,推進鄉村人才隊伍持續壯大。聚焦示范區創建,該縣開展“縣校合作、基地共建”行動,聯合省內外知名高校共建鄉村振興人才培訓、科研成果轉化等基地,回引在外優秀人才進入村(社區)黨組織班子。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工程,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和實用人才。同時,從人才引進、培育、保障、工作機制等方面確定10條政策舉措,營造拴心留人的敬才愛才環境,有效激發了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田秀才”“土專家”等鄉土人才扎根鄉土,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返鄉創業創新,越來越多的人才向鄉村匯聚,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建功立業,為鄉村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看文旅 為鄉村振興構筑“新引擎”

“看到家鄉有這樣大的變化,感到非常高興,隨著村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游客來村裡‘有看頭、有玩頭、有念頭’,相當不錯。”說起家鄉的變化,春節返鄉探親的趙雲芳臉上寫滿了自豪。

充分發揮獨特的紅色文化、太行山水風光、原生態鄉村資源組合優勢,左權縣通過資金扶持,發展特色寫生文旅產業,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走出一條“向山、向水、向田、向大美自然要產業”,生態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據介紹,該縣打造了太行風情紅色文化、農產品特產展示區,太行山居紅色鄉村記憶體驗空間項目,促進紅色文化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努力蹚出文旅融合賦能、庭院經濟致富、鄉村全面振興的“左權樣板”。

無獨有偶,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汾西縣也打造了一套山區縣鄉村振興模式。該縣將示范區內的原僧念鎮中學和段村小學舊址改造成鄉村振興教育培訓基地和段村黨員教育基地,並將縣域內劉家庄村抗日游擊隊等紅色資源和師家溝清代民居等國情教育資源“串珠成鏈”,打造了集黨史教育、國情教育、鄉村振興教育於一體的培訓基地示范帶。同時,堅持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雙提升”,該縣推進鄉村治理持續加強,優化鄉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引導共建產業聯盟黨委、專業合作社同行政村共建功能性黨支部、建立庭院黨小組等,推動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干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

在呂梁山區,嵐縣則以鄉村旅游為抓手,推進鄉村新風貌新業態和鄉土文化深度融合,鄉風文明建設與與鄉村風貌治理統一結合,景村一體,產村一體發展,將生態資源逐步有效轉化為可經營性資產,走出生態、綠色、可持續的鄉村旅游路子。並積極引導農戶充分利用牲畜棚搬遷后的閑置空間發展庭院經濟,增加群眾收入,促進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有效融合,實現農戶穩定就業、持續增收和生活環境改善。

民生期許殷殷,奮斗未有窮期。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台。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上,三晉大地在廣袤田野繪就壯美畫卷,奮力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新篇章。

(責編:張婷婷、馬立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