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石樓縣:青山綠水“聚富生金”

來源:呂梁日報
2023年02月24日15:12 |
小字號

穿過灌林岩山隧道,進入石樓縣境內,340國道依山形地勢斗折蛇行,山頭的巨型風機一圈圈轉動,一山一山的綠,在視線中蔓延。

石樓縣多山,境內5700余條大小溝壑縱橫交錯,約三分之二的土地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劣勢在山,優勢也要在山。”在“生態立縣”理念下,石樓縣擦亮鄉村振興生態底色,青山綠水“聚富生金”,成民眾“幸福靠山”。

2014年以來,石樓縣持續補強生態短板,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累計超90萬畝﹔137個造林合作社,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形成“造林”“管林”“用林”生態建設新格局,全縣逾四成人口享受到營造林、退耕還林等政策紅利。

此外,石樓縣開展經濟林提質增效、特色林業產業培育、溝域經濟等,“治山治溝”與“增綠增收”同步,持續做強“綠色家底”。

“宜林荒山都已綠化,在荒坡、山溝種下的2700余畝連翹,年收益10多萬元。”石樓縣義牒鎮褚家峪村,喜平造林合作社負責人張秋林介紹道。目前,褚家峪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美麗鄉村建設初見成效。

裴溝鄉曹穆流域生態治理點,梨、蘋果、連翹、油牡丹等特色林業產業已初具規模﹔羅村鎮泊河村,山川披綠村民增收,依托一條小溝改造的水上樂園,鄉村旅游發展漸入佳境。

作為山西省沿黃縣之一,黃河流經石樓縣4個鄉鎮,流程75公裡。借助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窗口期”,石樓縣治山、治溝、治水一體推進,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局面為之改變。

把良好生態轉變為生產力,石樓縣以“塬谷石樓”區域公共品牌為引領,持續創優“石樓金谷”“石樓有機紅棗”“石樓蜂蜜”等一批農特產品品牌﹔以千年永由古槐為代表的一批沿黃特色旅游村鎮、品牌農家樂、康養基地等鄉村文化旅游產品相繼涌現。

同時,石樓縣推進以天然氣開發、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為重點的“一氣雙電”清潔能源項目,積極構建產業體系。

“石樓縣全境無工業污染,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被認証為綠色食品產業基地、有機農業示范縣,以谷子種植為主的雜糧產業已成為石樓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優勢產業。”石樓縣委副書記、縣長張鵬耀介紹。(高瑞峰、許文悅)

(責編:雷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