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山西中陽:搬出的是生活 溢出的是幸福

來源:呂梁日報
2023年02月28日15:07 |
小字號

從2017年起,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按照“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的目標要求,將“挪窮窩”與“拔窮根”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增收同步,集中安置搬遷戶2272戶6786人,讓搬遷群眾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小康路、圓了幸福夢,演繹著易地搬遷的中陽故事。

搬遷群眾“樂業” 開啟新生活

春節期間,家政服務需求大幅增長。中陽縣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升輝小區的搬遷戶郭應峰忙個不停。這天她又起了個大早,顧不上吃早飯,帶著噴壺、抹布、磁力玻璃擦等清潔工具准時到顧客家裡,開始清潔工作。

“每天的預約電話都特別多,干完上午這單,下午還有一單已經約好了。”郭應峰在社區服務中心做保潔工作,每月工資收入2000元,她還利用業余時間在小區裡做家政小時工。

“從山裡搬出來后,生活質量跨越了好幾級,住上樓房,水電、暖氣、網絡通到家中。我還可以自己再搞副業,在村裡可是沒有這樣的機會。”正如郭應峰所言,在升輝小區,一排排住宅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學校、衛生院、活動中心、便民大廳、體育場等應有盡有。

2017年到2019年,共有1255戶4032人陸續搬遷至升輝小區,在這裡開啟了新生活。

2022年以來,為進一步拓寬脫貧勞動力的就業渠道,中陽縣著力在搭建就業平台、優化便民服務上下功夫,引導全縣各類市場主體開發適合脫貧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1089個,實施了“千人就業”專項招聘,在7個安置點全部成立就業服務站,共配備就業服務工作人員11名,逐人逐戶對安置點勞動力進行摸排,開展定向招聘活動13場,實現930名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

特色產業“賦能” 鋪就致富振興路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

搬出山,生計怎麼辦?為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中陽縣委縣政府出台一系列舉措,壯大空心挂面加工、手工編織、民俗刺繡剪紙等特色產業,拓寬搬遷戶增收致富渠道。

2019年,38歲的王梅梅搬遷到友盛龍鳳苑易地搬遷安置小區,住進“做夢也沒有想到的”110平方米大房子。在搬遷前,王梅梅一家六口住在武家庄鎮張家庄村,吃水靠挑,生活靠天。地裡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王梅梅不得不外出闖蕩,成了當地第一批下山謀生的打工人。

搬進新家后,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王梅梅也不再外出務工,在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手工空心挂面作坊。“純手工挂面,吃過的都說好。”王梅梅說,手工作坊第一年生產挂面3000多斤,淨收入1萬多元,帶動脫貧勞動力6人就業。”“做空心挂面的傳承人”是王梅梅的目標和理想。如今,她的手工作坊除去成本費和人工費外,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

“‘兔’步青雲”的剪紙畫、兔子玩偶抱枕、對聯窗花……1月17日,升輝小區孵化園三樓的武小汾傳統工藝大師創新工作室內,擺滿了學員們的剪紙和刺繡作品。

“自己掙錢自己花,腰杆硬。”搬遷戶劉建梅表示,過去她是典型的家庭主婦,自從加入到了剪紙工作室,學習剪紙、刺繡的技能后,不僅可以熟練完成刺繡作品,而且還學會了編織等手藝活。如今,刺繡成了劉建梅的主要營生,每年收入近兩萬元。

在升輝小區,像劉建梅這樣學習剪紙、刺繡的女性有30余人,每年生產剪紙、刺繡品上萬件套。

近年來,中陽縣通過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已帶動400余名脫貧勞動力就業增收,實現了搬遷群眾由“靠天吃飯”到“靠技生錢”的蛻變。

創新治理模式 托起宜居幸福夢

“搬出來,免不了要回村裡蓋個章,跑來跑去起碼要一個月才能辦好。現在在家門口的便民服務中心就有‘幫代辦’,實在是太方便了。”在友盛龍鳳苑搬遷安置小區,來這裡辦事的搬遷群眾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為了解決移居縣城的農村居民就醫、上學、貸款等常辦事項辦理“來回跑”的問題,讓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駐友盛安置點工作隊依托便民服務一體化平台開設了幫辦代辦窗口和輪流值班制度。

目前,在升輝小區、友盛龍鳳苑社區等安置社區都設立了“幫代辦”便民服務窗口,安排了幫辦的代辦員。搬遷群眾有任何事情,可以直接到便民服務窗口或打電話給代辦員就可以反映問題。代辦員將問題梳理整合后,分類對接村民所在的鄉鎮村委委會,加快辦事流程,實現統一代辦。

中陽縣利用“幫代辦”成功破解了搬遷群眾“兩頭跑”的難題,獲得搬遷群眾好評,極大地方便了搬遷群眾,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搬進去,住得下,穩得住,融進來,富起來,美起來”。中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書林介紹,中陽縣以創建易地搬遷“五好社區”為契機,持續推進后續扶持各項工作,落細落實網格治理機制、群眾增收機制、保障服務機制,不斷增強搬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成立安置區黨委,將268名搬遷戶黨員、流動黨員編入網格黨小組,將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延伸到樓棟單元、居民住戶。

——強化網格治理,堅持以搬遷群眾需求為導向,在安置區劃分了11個一級網格,設置12個二級網格168個三級網格,覆蓋安置區所有移民搬遷群眾。

“小區裡有幼兒園,出了小區就有小學和高中,孩子讀書的地方就在附近,上下學方便多了。小區裡就有醫療所,家裡大人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看病也變得方便了。”搬遷戶王建軍說。

在中陽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真切地傳遞著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群眾的幸福指數就是易地搬遷工作的最高目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壯大特色產業,不斷完善治理模式,切實做好搬遷后扶工作,讓搬遷群眾在新居收獲滿滿的幸福!”李書林表示。(康桂芳)

(責編:雷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