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山西大同構建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服務多樣化 運行可持續

本報記者 劉鑫焱
2023年04月03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山西省大同市探索構建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村為單位建設“頤養之家”,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服務。同時,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機制,讓老年人住得安心、舒心。

  

  初到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的“頤養之家”,記者看到剛吃完午飯的老人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或閑聊著家長裡短、或坐在院子裡晒太陽,樂享其中。在廚房,管理員任盤雲向記者展示了當天的午餐,種類豐富且營養均衡,還有為慢性病老人專門准備的餐食。

  去年,針對農村養老問題,大同市出台《農村“頤養工程”實施方案》,構建農村養老保障體系,重點為生活困難的農村“兩無”(無生活自理能力、無人照料)老年人提供兜底養老服務,解決他們的保障難、健康難、關愛難等問題。“頤養之家”是大同市為解決農村“兩無”老人養老問題實施“頤養工程”的主要載體。

  據此,大同市開始探索建立服務多樣化、運行可持續、費用能承受的農村養老模式。

  盤活資源  管控成本

  養老費用可承受

  探訪大同市渾源縣西留鄉寶峰寨村的“頤養之家”,記者看到,餐廳、宿舍、棋牌室、健身康復場所等養老設施應有盡有,床鋪、被褥、衣櫃和電視等基本養老用品一應俱全。

  在此“頤養”的孟全蔭老人說:“一個月交上300元,吃住全在這裡,還能和老鄰居們聊天說話,省心又快樂。”

  這家“頤養之家”現入住“兩無”老人15名、集中供養老人10人、分散供養老人5人。另外還有60歲以上五保戶4人,65歲以上一般戶11人。

  在與老人們交流時,他們就吃飯問題作了個前后對比:過去一個人做的多了吃不了,做的少了不值得,隻好湊合吃點﹔來到“頤養之家”,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飯菜,並且一日三餐不重樣,飯菜軟硬適中,比較適合老年人胃口,還不用再費時費力做飯了。

  不僅助餐,“頤養之家”還為老人們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為實現可持續運營,當地下了不少功夫。

  “這所‘頤養之家’不是新建的,而是由村裡的廢棄小學改造的,一下子就節省了不少的資金。”相關管理人員介紹。

  大同的“頤養之家”基本上是在原有農村閑置房如養老院、學校、供銷社、合作社等設施上改造升級而成。這樣盤活了集體資產,提高了利用率。

  同時,當地還對“頤養之家”進行合理布局,管控成本。渾源縣興建“頤養之家”時充分考慮了3個原則:一是不同地形鄉鎮均有布局﹔二是不同類型村庄(脫貧村、非脫貧村、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均有入選﹔三是適齡人口必須具備一定規模。

  在資金來源方面,大同市採取“財政補一點、村級籌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交一點”的籌資方式運作,為入住人員提供餐飲、保潔、就醫等10項常規服務。入住的“兩無”老人每月最多交納生活費350元,其余由政府補貼﹔水、電、暖等費用由村集體承擔,聘請服務人員的工資報酬由村級解決。

  雲州區副區長李文杰介紹,入住“頤養之家”的老人多為特困人群,多數享有低保,每月300元左右,基礎養老金12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轉的租金等,收入都有保障。老人們每月最多交納350元,基本是可以承受的,保証了入住群體的穩定性。

  按需定制  精准服務

  養老模式多樣化

  “要不是喜梅來給我送飯時,看到我摔在地上爬不起來,那天我就麻煩了。”雲州區峰峪鄉沙嶺村84歲獨居老人陳秀蓮講起前段時間發生的事,還心有余悸。

  賈喜梅既是村干部,又是村裡“頤養工程”的服務人員。陳秀蓮老人就是她的服務對象之一。

  那天中午,賈喜梅像往常一樣去給陳秀蓮送飯。敲了半天不見開門,從門縫往裡一看,陳秀蓮摔倒在院子裡。她趕緊喊人進入院子,把老人扶起來。當時,陳秀蓮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如果沒人發現,后果不堪設想。

  像陳秀蓮老人這樣,既需要照料服務,又想住在家裡,屬於“分散服務型”頤養模式,由固定人員定時上門提供各項服務。

  針對農村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就醫難”“吃飯難”“取暖難”“洗澡洗衣難”等各種難題,大同“頤養工程”沒有簡單地搞“一刀切”。在准確摸清域內老人實際困難后,根據需要制定項目“菜單”,提供針對性強的多樣化養老服務,有效降低各方成本。

  大同市摸索出“集中關愛型”“分散服務型”“日間照料型”“鄰裡互助型”“社會參與型”“委托服務型”6種養老服務模式。雲州區瓜園新村的“頤養之家”屬於“集中關愛型”,是利用三村合並后空置的村辦公場所改造而成,可提供22個床位。入住人員以本村為主,也吸納了周邊個別村無人照料、生活困難的群眾。入住老人可享受每20天理發一次、每周洗一次衣服、每半個月清洗一次被褥等服務。

  對沒有閑置房屋可利用或者老年人普遍不願集中居住的村,大同各地相應推廣運行成本低、靈活多樣的“分散服務型”模式,由村設置公益崗或者組織志願者隊伍提供送餐、清洗、購物等靈活多樣服務。雲州區委常委、峰峪鄉黨委書記王斌介紹,像小王村就是“分散服務型”模式的代表。通過成立志願者養老服務隊,設置5個公益崗位,對60周歲以上留守老人登記建檔,每名服務人員結對聯系3至4名留守失能老人,負責全村20位“兩無”老人的服務,並簽訂合同,運行成本低、效果好。

  養護結合  有為有樂

  養老質量再提升

  “豐年余年頤養天年,家園花園幸福樂園”,陽高縣東小村鎮新東村“頤養之家”大門兩側的對聯格外醒目。

  新東村“頤養之家”房前還開出幾片菜地。到了相應時節,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們可以種種菜、澆澆水、施施肥,干點力所能及的活,讓老人們既能鍛煉身體、忙中有樂,還能降低“頤養之家”伙食成本。

  入住新東村“頤養之家”的尉廣軍說:“住在家門口,有吃有喝有玩的地方,還能和鄉裡鄉親聊天解悶,再干點小活,這生活讓我們安心又快樂。”

  在瓜園新村,“頤養之家”的服務內容中明確規定,鎮衛生院醫生定期來幫老人們測血壓、血糖,檢查身體和進行初步診斷﹔如有突發緊急情況,“頤養之家”負責將老人送往區級以上醫院診治。

  在雲州區楊庄村“頤養之家”,由雲州區婦聯牽頭,組織有部分勞動能力、有編織技藝的老人制作五彩繩進行售賣。老人普遍反映很有意義,既增加了收入,又實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據了解,大同市通過為農村“兩無”老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購、助娛等針對性、多樣化、保障性特色服務,實現養老、護老、樂老結合,提升了農村困難老人的養老質量和水平。

  “這項工程,突出強調‘頤養’二字,就是不僅要把農村‘兩無’老人養起來,還要讓他們身心愉悅、保養年壽、安享晚年。”大同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2022年年底,大同已在52個村建成“頤養之家”,400多位農村“兩無”老人在“頤養之家”享受專業養老服務,1500多名農村困難老人通過“頤養之家”享受送餐、醫療等服務。預計今年年底,大同市將實現“頤養之家”在農村地區的全覆蓋。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3日 13 版)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