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新氣象 新成效】“植”此青綠 筑牢生態屏障
“十四五”以來山西省沿黃19個縣實現基本綠化

草木展芽棲春光,根脈綿延向沃土。植樹造林的號角再次從黃河岸畔吹響,山西省今年將聚焦“三綠”並舉“四庫”聯動,科學推進國土綠化,不斷厚植全省生態根基和綠色家底,釋放美麗山西綠色財富。
“十四五”以來,山西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等國家戰略,擴綠、興綠、護綠並舉,推進黃河和黃河流域生態防護屏障、環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中條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屏障等三大生態屏障建設,全力提升全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承載力。全省完成營造林1846.3萬畝,沿黃19個縣實現基本綠化。如今,一抹抹高質量的“山西綠”環繞城鄉大地、覆蓋表裡山河、護佑黃河安瀾、拱衛華北水塔,在京津冀西部和祖國北疆筑起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
強化頂層設計。從《關於全面加強三北工程建設的令》《關於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令》,到《關於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山西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牽引性政策文件,我省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態要素,科學開展國土綠化,依托“三北”工程“縫合”風沙前沿、流域縱深的生態修復斷帶。
項目帶動增綠。2024年中央投資10億元的山西太行山中南段革命老區國土綠化示范項目落地晉中、長治,我省成為全國連續4年申報成功5個項目的2個省份之一。“十四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務提前完成,全年完成營造林319.03萬畝,實施森林撫育171.81萬畝,完成義務植樹和四旁植樹1.63億株,完成草原生態修復治理70萬畝,一體化發展草種業成為全國樣板。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調聯動,多措並舉推進國土綠化由規模速度型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進型轉變。堅決扛起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山西責任,以“三北”工程為引領帶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高標准完成260萬畝營造林任務,統籌布局各類國家和省級國土綠化項目,重點在退化林修復、灌木林改造等方面創造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經驗模式。以草種繁育為保障,新繁育草種3500畝,在晉北地區打造“萬畝級”規模化草種示范基地﹔以亞高山草甸為重點,統籌推進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草地改良、人工種草項目建設,種草改良70萬畝。制定出台“十五五”全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大力推廣林下種植、養殖、森林景觀利用、採集加工四種模式,確保全年林下經濟經營面積增加10萬畝以上。(記者張麗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