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宏達鋼鐵向新向綠“換代”加速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山西宏達鋼鐵集團年產100萬噸薄帶鑄軋項目施工現場。記者周明飛攝
春潮涌動,萬象更新,古耿大地處處生機勃勃。在離河津市區10多公裡處,一座嶄新的現代化薄帶鑄軋廠房正拔地而起。這個由山西宏達鋼鐵集團與寶武集團強強聯合、攜手共建的綠色冶金標杆項目,通過“鋼水直軋成材”的創新性工藝,在縮短生產流程的同時提高產品性能,正成為傳統產業向新質生產力躍遷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宏達集團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不斷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高傳統鋼鐵行業的“含智量”“含綠量”。初春,漫步廠區,這座30多年的“老鋼企”處處涌動著產業煥新帶來的澎湃活力。
干勁拉滿
新項目刷新“進度條”
一個個待組裝的設備整齊排列,一輛輛工程車來回穿梭作業……走進宏達集團年產100萬噸薄帶鑄軋項目工地,機器轟鳴,焊花飛濺,數百名工人分布在鋼架“叢林”間進行鑄機、軋機等設備的安裝,不遠處,“爭分奪秒搶工期,一絲不苟創精品”的橫幅格外醒目。
宏達集團年產100萬噸薄帶鑄軋項目是省、市重點工程。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將建設國內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薄帶鑄軋生產線。主要建設內容涵蓋了KR鐵水預處理系統、VD與RH精煉系統,兩條薄帶鑄軋生產線,兩條切邊拉矯機組,以及配套的公輔設施。項目投產后,將生產熱軋碳素鋼、高強度鋼板等。
“薄帶鑄軋項目2024年1月全面開工,現在已進入安裝高峰期,目前鑄機設備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0%,軋機設備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項目經理李心靈介紹。年產100萬噸薄帶鑄軋項目是企業聚焦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鏈水平的務實舉措,項目投產后,預計將新增產值60億元,新增利稅9億元,不僅為宏達集團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將有力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助力河津鋼鐵行業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河津作為全省的工業大市,傳統產業佔比接近80%,宏達年產100萬噸薄帶鑄軋項目落戶河津,對我們加快傳統產業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我們鋼鐵產業產品和技術的深度轉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民富說。
創新謀變
老牌鋼廠“煥發新生”
創建於1993年的宏達集團,是河津市一家集煉鐵、煉鋼、軋鋼、發電、運輸、貿易等於一身的民營鋼鐵聯合企業,主要生產高速線材、高強度建筑用螺紋鋼等產品。
宏達集團經過多年發展,在全省鋼鐵行業取得了一席之地。近年來,宏達集團以重大項目為切入口,延鏈補鏈強鏈﹔同時,強化產學研結合,創新驅動,發力企業技改,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為企業發展輸入內生動力,著力謀求產業經濟發展“內涵式”突圍新路徑。
2022年,宏達集團與寶武集團達成聯合開發年產100萬噸薄帶鑄軋項目協議,由寶武集團寶鋼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建設並提供全套生產管理技術。
“正在安裝的生產線是我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薄帶鑄軋生產線,全部採用國產設備,實現我國冶金領域鑄軋一體化技術質的突破。”寶武集團技術專家方園博士,在薄帶連鑄連軋技術研究領域得到世界同行的廣泛認同,寶武集團在薄帶鑄軋領域申請專利100余項。方園博士介紹,這條生產線採用了寶鋼先進的冶煉和連鑄技術,不僅提升產線智能制造水平,同時,減少生產線的人工干預,降低人力成本,將顯著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薄帶鑄軋技術將鑄、軋工序一體化,鋼水由兩個相向旋轉的銅輥形成鑄帶,無需對鑄帶加熱,直接進入軋制工序獲得一定厚度的薄帶,形成鋼鐵制備過程的近終形制造,減少或免除鑄、軋工序銜接過程的加熱或補熱環節。與傳統熱連軋及薄板坯連鑄連軋等工藝相比,薄帶鑄軋工藝不存在“鋼坯”的概念,在生產薄規格產品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由於薄帶僅需一次軋制,就能生產出常規熱軋產線所不能生產的0.8毫米厚度鋼板,且產品質量和性能也大大優於傳統工藝,將來生產出來的產品完全區別於目前的建材鋼、棒線,將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機磁芯材料、風力發電機定子轉子、變壓器鐵芯等領域。”宏達集團總經理劉世峰介紹。
向綠發展
“傻大黑粗”華麗轉變
0.8毫米,隻有8張A4紙的厚度,但薄不是它最厲害的地方,節能減排才是。
由於薄帶鑄軋技術省去了加熱爐並簡化軋制道次,薄帶鑄軋產線長度大大縮短,相比傳統連鑄連軋流程,具有流程短、佔地少、能耗低、排放少等優勢。常規生產線一般長達800米到1200米,生產出的鋼板極限厚度是1.6毫米。薄帶生產線隻有60米長,僅需一次軋制,就能生產出0.8毫米厚的鋼板。
此外,薄帶鑄軋技術與電爐鋼相結合,可實現鋼材生產全流程的低排放,經初步測算,其流程能耗僅為傳統流程的11.11%、CSP流程的18.52%,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傳統流程的18.18%、CSP流程的28.57%,節能減排效果更為顯著。“這就意味著年產100萬噸薄帶可少用4.23萬噸標准煤,少排放20萬噸二氧化碳。”宏達集團薄帶鑄軋項目經理區洪輝說。
同時,該項目還採用了寶鋼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全工序數字制造系統,讓企業實現從計算、傳輸到處理,從感知、傳感到智能的全方位覆蓋,傳統的生產方式將轉型升級為智能化、個性化、綠色化和精准化,從而徹底顛覆鋼鐵企業“傻大黑粗”的形象,帶來社會影響力提升和經濟效益增長的雙豐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就是要立足鋼鐵行業,在寶武集團強大的技術支持下,通過薄帶鑄軋項目的實施,實現國內冶金行業近終形軋制技術的開創性突破。在產量不變的基礎上,可實現效益增加、能耗降低、碳排放下降,使我們宏達在國內外市場上擁有核心的拳頭產品,保障宏達的高質量轉型發展。”山西宏達鋼鐵集團董事長張會民說。(記者周明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