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地市链接

【母亲河畔的中国】山西芮城深挖黄河文化驱动绿色发展

雷昊
2021年10月16日21:34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10月16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山西站活动在运城市芮城县启动,2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聚焦山西,溯源黄河文脉,多维度、多形态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首站采访团走进芮城县永乐宫,探访黄河岸畔的艺术瑰宝;走进协鑫光伏基地,了解光伏项目造福当地百姓的生动案例;走进大禹渡景区,聆听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了解大禹渡扬水工程;踏上黄河1号旅游公路,观赏黄河壮丽的景观。

走进永乐宫 探访黄河岸畔的艺术瑰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山西芮城,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大型道教宫观,名为“永乐宫”。它和位于陕西“重阳宫”,北京的“白云观”,并列称为全真教三大祖庭。永乐宫坐落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芮城县,北依条山,南邻黄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出生在这里。

“永乐宫”的壁画总面积,超过 1,000 平方米,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这里的壁画胜在精美、盛大而且完整。其中,尤以三清殿《朝元图》为精。站在壁画前,仿佛穿越千年,感受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气象。而历时10年的永乐宫搬迁成就了世界文物搬迁史上的一大奇迹,更体现了黄河边上劳动人民的智慧。

永乐宫原建在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从1957年至1966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搬迁至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保存。文物异地搬迁保护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保护类型,是极少采取的一种保护方式。

永乐宫迁建工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创举,开创了我国文物史上大体量建筑和大面积壁画搬迁保护的先河。迁移后的永乐宫,不仅是艺术瑰宝的殿堂,更承载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工程建设者、文物保护者和所有参与建设的劳动人民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回首60多年前的永乐宫迁建工程,留下的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国宝文物,在迁建工程所呈现出来的“黄河文化”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下一步,要加大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进一步把预防性保护做到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要注重文物的本体保护向文物的周边环境保护转变,保护好文物的原生态环境。”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说。

走进协鑫光伏基地 邀请太阳点亮芮城

走进协鑫光伏基地,放眼望去,位于中条山南侧60度荒坡上的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仿佛给苍翠的中条山披上了一件“蓝盔甲”。“蓝盔甲”默默地吸收阳光,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通过电网送入千家万户。

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芮城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作为全国第二批八个国家级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之一,承担着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任,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推进能源转型,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对于改善黄河金三角区域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该项目于2016年 6月 3日获国家能源局批复,是全国八个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中唯一的县级获批项目。项目采用“农林光互补”用地模式,光伏板和油牡丹交相辉映,在沿山区域形成新的观光旅游经济带,不仅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

“芮城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主要是带动了芮城县经济发展。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及后期维护、巡检等工作,优先使用本地农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芮城县能源局办公室主任吕飞说。

面向未来,芮城县将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一方面不断延伸光伏产业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建设新能源充电站,打造新能源特色小镇、新能源示范小区等,把芮城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示范县和新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另一方面,围绕“农林光互补"模式,大力发展油牡丹种植和深加工,让油牡丹产业成为芮城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同时,推进新能源产业与新兴工业、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带动芮城全域旅游快速发展,让现代科技文明在芮城深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上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大禹渡扬水工程 古渡有了新绿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古渡风光秀。在芮城县,一首“住在黄河沿,吃水比油难,滔滔水东流,干旱使人愁”的《盼水谣》,倾诉了百姓对水的渴望。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改变十年九旱的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勤劳勇敢的芮城人民秉承着大禹治水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集全县之力、 全民之智,在当时施工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时期,用他们老一辈勤劳的双手、聪明才智引水上塬,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引黄高灌工程,结束了芮城人民祖祖辈辈“水在塬下流,吃水贵如油”的历史。

大禹渡扬水工程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引黄高灌工程,属国家大型灌区、大型泵站。工程于1970年兴建,1974年10月首期工程竣工上水。工程分6级14站布局,总地形扬程346m,总装机72台,装机总容量5.59万kw,设计总取水流量16.3立方米每秒。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大成就之一,是芮城县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命脉工程。

2001年以来,大禹渡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泵 站更新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通过改造,使灌区达到“双水源”, 枢纽一、二级站提水流量均由原来的 7立方米每秒 提高到 15立方米每秒,灌区面积由之前的 31.35 万亩扩大到 54.62万亩,占芮城县水浇地面积的70%以上,受益范围包括9个乡镇9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8.6万人,为灌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

“整个枢纽工程以三个显著特点而著称:一是一级站采用移动式泵车滑动抽水,解决了黄河水位变化无常抽水难的问题;二是沉沙池采用两厢交替运行,使浑水变清,解决了黄河泥沙不易处理的难题;三是二级站单级扬高193.2米,突破了当时单级扬高不过百米的极限,开辟了当时水利先河。”大禹渡扬水服务中心枢纽站站长张波说。

如今的大禹渡,生态环境胜似江南,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这里既是一个千年古渡口,也是一座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又是一处风景秀丽的4A级景区。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成为“网红打卡地”

站在芮城县黄河旅游公路“望河亭”观景台远眺,一条绵延在大河岸畔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翻越崇山峻岭、连接旱塬沟壑、穿越平原湿地,宛如一条巨龙向前延伸着。

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是芮城县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建设“黄河旅游板块”和运城市委、市政府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带”的具体行动,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民心工程。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东接平陆、西连永济,道路全长93.4公里,总投资 6.45 亿元。2018年以来,相继完成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支线二青会圣火路 15公里,主线大禹渡至圣天湖 22.9公里,彩霞至新村 20.718公里,以及新村至大禹渡 6.8公里改建工程,现已完成 65.4公里建设任务。剩余 28公里分四段,计划2021年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全线通车。

据悉,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的建成,将惠及 7个乡(镇) 24 个行政村,受益人 口达 20余万人,为文旅融合、城乡共进、全域旅游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芮城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最大的亮点特色是绿化生态非常好。道路两侧绿化错落有致,原来道路也就1米多宽,现在8米宽,农民出行和销售农产品方便多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芮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克效说。

围绕“黄河文明+生态观光+农旅融合”三大主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沿线设置了 8个观景台、3个驿站,公路贯穿 3个古遗址、5个渡 口、7个景区,实现了 “景景通”“城景通”循环旅游,促进芮城全域旅游大发展。

“我们沿线还设了36个农副产品购销点,8个观景台、3个驿站,着力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打造成一条生态路、致富路、产业路、文旅路,推动芮城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芮城县交通运输局义务讲解员杨晓庆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成为了芮城县的网红打卡地,也是芮城县又一条生态景观大道。

如今,芮城县深入推进“1285”发展战略和“两园四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和全域旅游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体系,生命健康、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绿色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和现代花椒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风电、光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蓬勃发展,永乐宫、圣天湖、大禹渡 3个 4A级景区和印象风陵 3A级景区带动全域旅游风生水起,构建了县域经济发展 “四梁八柱”,芮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一往无前。

(责编:雷昊、张临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