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山西要闻

管控超采 促清泉复流

——山西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2022年08月01日11:12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阅读提示

近年来,我省严抓水资源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施策,2021年末全省地下水水位比2018年上升0.65米,其中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比2018年上升0.39米,太原、晋中、运城、临汾、吕梁等超采区地下水水位上升都在1.5米以上,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政策保障,致力地下水保护

晋祠泉,古称晋水。千百年来,清澈的泉水顺渠道蜿蜒穿越晋祠,灌溉着附近的千顷良田,成就了当地“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的美好景象。然而,受地下水超采、煤矿开采等因素影响,流淌了数千年的晋祠泉于1994年彻底断流。不仅古泉昼夜涌流、声响如玉之胜景不再,更显现出我省所面临的地下水资源危机。  我省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根据2015年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全省有22个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面积1060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79%,长期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着眼地下水超采治理这一核心任务,围绕《地下水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我省提出了地下水超采分阶段治理目标和加快确定地下水“双控”指标、强化计量监测管理等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形成了“省级抓总、市级协调、县级落实”的超采治理工作机制;制定颁布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山西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等条例和方案,以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管理,依法依规推进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相关工作。

围绕地下水超采区项目综合治理,我省突出治理重点,强化过程监管。结合山西省大水网骨干工程和县域小水网配套工程建设情况,系统规划水源置换工程,面向生活、工业、生态等不同地下水用途,提供替代水源。在替代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区域,推进超采区关井压采工作,直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开展分级分类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构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考核奖惩体系,强化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2020年至2021年,省水利厅连续开展了两次“治水监管百日行动”,组织进行了岩溶大泉泉域保护区内企业专项检查;2021年6月,省水利厅启动了山西省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

通过开展“治水监管百日行动”、专项整治,我省不断规范取用水秩序,确保取用水户依法依规取用地下水。自2017年纳入国家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省份以来,根据区域地下水资源特点,我省在22个超采区开展综合治理,共关井1531眼,压采地下水开采量1.71亿立方米。

综合施策,拧紧地下水超采“阀门”

卸盖、切割、焊接……日前,由晋城市水务局、晋城市城区水务局联合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对下辇社区自备井进行了封停,开展了关闭自备水源的专项行动,拉开了晋城市城区自备井封停工作全面实施的序幕。  为有效保护和涵养城市地下水资源,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应关尽关、关管并重、能管控可应急”的原则,多措并举坚决打击无证取水、超许可取水等非法取水行为,着力推进超采区机井封填工作。对成井条件好、出水稳定、水质达标的机井予以封存,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在地表水灌溉水源利用有保障的区域和退耕实施雨养旱作的区域,对农业灌溉机井实施封填;在深层承压水漏斗区,对农业灌溉取用深层承压水的机井有计划予以关停,并依法注销自备井的取水许可证;对有备用功能的自备井,完善登记建档、维护、监督制度,制定应急启用预案,明确启用条件和程序。

统计显示,我省地下水开采量由最高时期2000年左右的40亿立方米减少到2020年的27.7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量由2015年的4.5亿立方米减少到2020年的2.9亿立方米,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的比例从69.6%下降到38.3%;黄河水、地表水利用量逐步增加,水源结构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逐步减少,地下水超采区水位逐年回升;盆地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上升区、稳定区面积占比不断提高,下降区面积不断减少。

“通过综合施策,2021年末全省地下水水位比2018年上升0.65米,其中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比2018年上升0.39米,太原、晋中、运城、临汾、吕梁等超采区地下水水位上升都在1.5米以上,全省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处长张建龙说。

多管齐下,强化岩溶大泉保护

我省岩溶大泉数量多、分布广、流量大,古有“千泉之省”的称谓,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5.2%,其中列入《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的19眼岩溶大泉水资源量达31亿立方米。

为强化岩溶大泉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我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开展体制机制研究、强化泉域取水管理、提升岩溶大泉监测能力、严格地下水管理等具体举措,实施了晋祠泉、古堆泉等已断流岩溶泉恢复出流措施,重点推动泉源区环境整治、泉源景观建设、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工程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特别是2018年实施地下水综合治理以来,共安排资金3.5亿元,开展晋祠泉、兰村泉、洪山泉、娘子关泉等11处岩溶大泉治理,采取水源置换、关井压采、煤矿禁采限采、河道生态修复和污染企业治理等工程措施,实施了51项水源置换和泉域保护项目。

据悉,“十四五”时期,我省再次将岩溶大泉列为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对象,启动了19处岩溶大泉的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泉域生态修复的力度。

“自从接上市政自来水后,熬的稀饭比以前香多了!”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村民赵翠红说,做饭的时候看着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心里特别踏实。

得益于晋祠泉域水源置换工程的实施,晋源区5镇(街)61个村21家驻地单位、9.47万农村居民全部接上了市政自来水。不仅如此,晋祠周边关井55眼,年压采地下水637万立方米,使这里地下水水位加快回升,有效改善晋祠泉域地下水环境。

省水利厅监测数据显示,“三晋名泉”晋祠泉泉口水位逐年回升,截至目前,地下水水位距泉口1.56米,较2008年历史最大埋深27.76米上升26.2米,晋祠泉系的清徐平泉2011年复流;古堆泉水位2019年以前一直呈下降趋势,经过近两年治理,目前距泉口埋深77.57米,上升0.9米;龙子祠、娘子关、郭庄、坪上、神头和城头会等岩溶大泉基本稳定,大泉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范珍 魏永平 孔小敏)

(责编:张婷婷、张临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