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人民日报看山西

金台观晋| 营商环境进步全国最明显,要做的还有很多

人民日报记者 郑洋洋
2024年01月20日13:59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编者按: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大院,是人民日报社所在地;山西太原龙城大街与金台路交界处小院,是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所在地。

“金台观晋”是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着力打造的新媒体品牌专栏。我们努力以人民日报的大格局观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山西。

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与上一年度评价结果相比,山西省位列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

消息一出,赞美声有之,质疑声有之,热心提建议者亦有之。就在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报告2021》,报告对全国292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价排名,山西在综合指数上排名“倒数第一”,引发社会热议,更引发山西不少党政干部的质疑。

此次全国工商联的发布,验证了山西这几年来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与成果。殊为不易!

从发布主体来看,全国工商联显然是权威的,评价维度也更为全面、专业。全国工商联服务全国民营企业,权威性自不用言,调查的样本之多、数据之详实,也远非高校科研机构所能比拟。客观上讲,在市场主体数量、产业链发展、政务服务等方面,山西营商环境的进步都有数据的支撑。

为何大家的感受有“温差”?记者看来,这起码反映出几点信息。一是从纵向来看,山西的营商环境基础不好、起点不高,多年来一直饱受争议,也是发展的短板之一,毋庸置疑;二是在营商环境这项工作上,近些年山西高层确实高度重视,也出了不少实招,见到了一定成效;三是从排名来看,山西营商环境确实还有很大进步空间,需要久久为功。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山西营商环境的那些事儿。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形成,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文化传统、风土人情,乃至地理环境都息息相关。

从地理环境来说,山西表里山河,东魏巍太行,西滔滔黄河,北雄伟恒山,南有秀丽中条、王屋山,在我国是少有的、典型的、相对封闭且完整的地理单元,既不像东北沿海江浙之富庶开放;也不像同为中部地区的湖北这样占据九省通衢地利。黄土高原,养育了百姓踏实朴实、勤劳吃苦的性格。

从资源禀赋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作为能源基地的定位日渐凸显,“煤炭经济”一度迎来黄金时期。然而,煤炭作为典型的资源经济,其分配的政府决定特点、行业的周期特点、产业的暴利爆亏特点,对其他行业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也加剧了政府在配置资源时的本就强势的地位,也成为分析山西营商环境的一个大背景。十八大前后,山西所谓“塌方式腐败”的标签一度笼罩在山西头顶,政商关系亲而不清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同时,个别地方政府的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等现象,在互联网这个放大镜上急剧放大,也加剧了外界对山西营商环境的误解。

要注意的是,山西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并非缺乏土壤。“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北到俄罗斯,南到武夷山,晋商的影响一度遍布大半个地球。现代金融业诞生之前,有清以来的票号是商贸往来的基础,几大头部票号总部基本位于山西平遥、太谷等县城之内。其背后离不开山西商人为代表的良好信用体系的支撑,而诚信恰恰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图为位于山西太原的晋商博物院。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概括晋商精神特质:“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

首位的就是诚实守信。如此看来,山西优势远大于劣势。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的定义,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2019年在南昌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做出8点指示,其中第三条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应该说,近年来,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山西从上到下,想尽千方百计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市场要素充分流动、优化配置。

比如,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山西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省级节点,联通国家、省相关数据,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建设的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入驻企业1.8万家、金融机构31家,实现融资2.38亿元。

再比如,对“新官不理旧账”、“拖欠民营企业资金”,不当行政干预、吃拿卡要、不作为等问题,山西纪检监察部门牵头,重拳出击。山西省纪委监委组成专项检查组和专题调研组,对全省11个市、省转型综改示范区,以及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对象的39个省直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检查。发现问题1543个、问题线索76条,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形成21份专题报告。同时,推动解决部分审批事项未进政务大厅、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更新不及时等一批堵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针对省级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检查,已监督推动完成整改问题1498个,推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868项。

图为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的方式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了好的政策,则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能够不打折扣地落地。去年,在一次采访中,就曾有某光伏企业的负责人对笔者反映,企业当初是被山西较低的电力成本承诺吸引投资的,可是直至项目一期投产运行数月,地方承诺的电价仍未兑现到位,每个月的电力成本开支对企业来说负担着实不小。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基础之基础。我们常说,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些年,山西先后出台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颁布实施《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政策文件,为营商环境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

对于山西来说,想要破解一煤独大的局面,要尽快实现转型,民营企业是重头戏。存量靠国企,增量主要靠民企。这就需要做到对市场主体平等对待,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处理个体问题时要尽可能兼顾企业的生存发展,不能因为企业家个人而影响一家企业,也不能因为保护一家小企业而损害了整个行业。比如,2023年山西某县一家小醋企处罚公示引发行业舆情,这启发相关部门必须有市场化思维,及时披露必要信息,做好释法说理,对于恶意中伤企业名誉、造谣生事的行为坚决打击。

在准入门槛上,要充分发挥负面清单作用,尤其是要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问题。比如,看似透明的“玻璃门”,却始终推不开。“弹簧门”把已经进去的投资者又推了出来等等。

在执法监管上,始终要绷紧“法无规定不可为”这根弦,收紧权力的尺子,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在执法上,不涉及重大案件,执法者的枪口尽量抬高一寸,给民企发展的机会。“有权不可任性”。在这方面,山西一度吃亏不少。

政务服务是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直接感受。对于企业来说,政务服务的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便捷高效。小到申请一张营业执照与许可证,大到审批项目、土地手续办理,企业关心的是: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完成。在浙江采访,常听一些企业说,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企业不需要时感觉不到存在,企业需要时就会及时出现。这就是最好的政务服务。

山西也在这个方面着力提升。“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全面覆盖省市两级及30%左右的县(市、区)。全省1276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便民服务中心,许多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医保、社保、公积金等20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业一证”改革逐步落地见效,首批28个行业实现“一表申请、一证准营”。

这些以前跑断腿、挠头发愁的事情有了“新解法”。

最近在山西各地采访,记者也看到了不少可喜的变化。

在朔州平鲁区,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生产车间,上百个硅炉正在加工单晶硅。这个项目从2023年5月8日达成合作意向,9月28日正式投产,到10月6日首根单晶硅棒正式下线,创造了从项目对接到投产下线仅用151天的“朔州速度”。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都不禁点赞。

图为三一朔州单晶硅项目车间。

临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临汾经济开发区,从签约、办手续、找厂房到投产,只用了150天。“这个速度,在集团各地的项目里是最快的。”四川大陆新希望集团的有关负责人感叹。

三一集团、新希望,这些都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翘楚。这几个山西人创造的“最快”,见证了山西营商环境的改善。

营商环境的扭转并非一日之功。在山西干部中,“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的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期待,寄托着山西人对发展的迫切,对本地区未来命运的努力把控。

山西营商环境的改善,仍需要自上而下的优化总体设计、与意识引导。企业是社会经济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当务之急,政府治理者要学会善待企业、善待企业家,尽快培育安商、富商、尊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治理中,要变以我为主、单纯管理的理念为企业为上、服务为主的理念。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政府有关部门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树立“效率就是金钱”的思维,要像“啄木鸟”一样,主动发现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常态化入企服务,健全重大诉求反馈绿色通道制度,一点一滴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各级干部低下头、弯下腰、扑下身子,学习浙江、福建,切实树立“店小二”意识。“我的地盘我说了算”的权力任性,爽了一时,坏了口碑,最终会形成破窗效应,毁了地区发展的潜力与前程。

对于市县区的治理者来说,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大力培育内生动力。“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政绩,大包大揽、张口就是违背市场规则的“帮扶”、超出本地财力的“补贴”。承诺不能兑现,反而破坏了营商环境。在具体经济时,必须善于用市场化手段。全省各地正在推行的“链长制”,通过链主招商的方式打造新兴产业链,并给与一定比例的适当投入。通过资源要素的集聚,打造良好生态,让企业能够算清盈利账,那自然会不请自来。运行两年来,效果不错。

图为山西特钢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的“手撕钢”产品。

前不久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山西省委主要负责人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山西省委提出,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旅,非一日完成。对于山西,良好营商环境的塑造,既需要壮士断腕,敢于放弃眼前利益,努力搭建营商环境洼地;也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拿出实招;更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我们相信,只要按照目前省委省政府的打法持之以恒抓下去,不松劲、不反复,不折腾,山西的营商环境一定会步入第一方阵,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责编:武笑、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