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调研行⑲| 山西吕梁:户户皆是景 村村留乡愁
美丽乡村,何以美丽,以何美丽?
初秋,记者探访吕梁市美丽乡村建设,穿梭于农村、农户和现代农业基地,甘地的诗句萦绕在耳边: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
碛口古镇。人民网 卢鹏宇摄
在山西吕梁,“升级版”的美丽乡村,早已不囿于山水美、农家富。在这片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实践百花齐放,新时代山乡巨变正在加速推进,千百个美丽乡村各成宇宙、互为人间。
村子“活”了
——悠悠古村落焕发新生
全村36座院落,252孔窑洞,被一条1600多米长的地下甬道串联,不出大门就能走遍全村,这里是方山县张家塔村。
张家塔村航拍图。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在张家塔,所有院落甬道相通、家家寨墙高筑,对内可相互通联,对外可严加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巧妙,工艺精湛。穿行于狭窄的甬道,记者时而拾级而上,时而躬身下行,经过几个观景口后,最终出现在一处民宅内;进入另一条甬道,前行八百多米后,已置身张家塔村外的一处山腰。
偌大的核桃落叶与纤细的草芽,延伸出一幅灰绿相间的油画。从张家塔村对面的山上远眺,整个院落群用高墙围起,置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从上到下就像一座“宝塔”,也有人曾称似“倒福字”,层层叠叠,令人惊叹。
行走在张家塔村边的阡陌小道,鸡鸣狗吠彰显出古村落的烟火气息。
张家塔村是吕梁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2021年,张家塔起步开发乡村旅游,旅客逐年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接待游客38万人次,村集体收入90多万元。
在张家塔,所有院落甬道相通。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这些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珍贵遗产,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说,我们就是要大力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修复,让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传统文化是乡村的根。吕梁市现有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5个中国传统村落。
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吕梁市集中力量重点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防止有限的资金、资源“撒胡椒面”,着力让那些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先活起来、火起来,成为美丽幸福吕梁的乡村支点,此举正是该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石门庄,古镇房,古镇遗迹处处藏。屏门场,生意房,店圪堎上酿酒坊……岚漪河水村前淌,两岸麦田风起浪。”在兴县后石门村村史馆的墙壁上,一首由清代文人高凤鸣写的《石门庄赞》,道出了后石门村曾经的美丽与繁华。
作为全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后石门村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村子主干道美化、院落庭院墙体美化和文化广场修建等工程,如今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同时,后石门村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建成了“村史馆”“农耕民俗馆”等文化展览馆,同步规划了农家乐、垂钓、采摘园等旅游配套项目,乡村旅游产业渐成规模。
村庄美了
——好风景里过好日子
夏末初秋的离石区大东沟,一排排太空舱“镶嵌”在如黛青山间,一辆辆露营车停靠在曲径通幽前,一顶顶帐篷支起“诗和远方”。
邀三五好友围炉聚炊,品山谷幽幽、看云卷云舒,听流水潺潺、鸟鸣啾啾。大东沟这个昔日的偏远山沟在离石区的匠心打造下,正悄然蜕变为吕梁山上露营风尚的新地标。
大东沟六号露营地一角。刘亮亮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吕梁,远不止如此。
“看山看水,喝茶读书,向山而去,归于田园。这里既有明清院落的韵味,又有山水乡愁的悠闲,还有都市生活的品质。”来孝义临水村游玩的不少游客都想在此住上几天。
临水村,又称为凤凰古村,是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村里有明清砖瓦民居,古树众多。保持村落原有格局肌理,不搞大拆大建;修缮有保护价值的传统院落,发展民宿经济;加强垃圾和污水治理,完善收运体系和基础设施……顺着村内古朴的石板街沿坡而上,整个临水古村尽显自然,不失历史韵味更不乏现代之美,讲述着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
在临水村修葺好的民宿样板间34号院,该院落是明末清初建筑,穿过庭院花园来到二进院,窑洞改建的房间和茶室配备了中央空调、全屋智能、地暖新风。“外面看起来是窑洞,进入却是五星级酒店的配置。”到此参观的游客分外惊喜。
傍晚时分,记者驱车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一路向前,耳畔是滔滔母亲河的温婉低喃,眼前是巍巍吕梁山的挥毫傅彩。盘山公路、经济林带、乡村农庄纵横交错、相映成趣,一幅“人在景中走,车在画中行”的画卷。
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依托,吕梁市以黄河碛口古镇为核心,以沿黄1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支点,正在打造一条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让沿线的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位于碛口古镇南五公里处的李家山村,层层窑洞排列,错落有致、风格殊异。从山沟底部到山顶,最高可以数到11层之高,合计98院。这里因布局奇特、造型美观、保存完整,被当地人誉为北方黄土高原的“小布达拉宫”。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也使李家山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李家山村。人民网 卢鹏宇摄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李家山成为了众多艺术家青睐的写生基地。每年大批的画家、摄影家、艺术院校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来到这里创作,他们和村里的农户合作,许多窑洞和院落变身为艺术创作基地。
李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薛大鹏介绍,村民们在和艺术家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受到了文化的熏陶,走上了一条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全新道路。
百姓富了
——特色产业链式发展
如果说农村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那么百姓富了就是“根子”上的实惠。
在吕梁山深处的临县白文镇南庄村,一个个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晚上8点,工人们依然穿梭在一排排菌架间,忙着采摘、分选、装筐。
菇农忙着搬运香菇。人民网卢鹏宇 摄
南庄村村民田峰也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只见他拿起一个个菌棒,仔细观察香菇的长势。自进入香菇采摘季,田峰基本吃住在地头的大棚里,“这几年,我们村香菇种植农户逐年增加,而且年年收益可观,种香菇真是种对了!”
做棒、上架、注水、摘菇、剪菇……从年头到年尾,现在的南庄村一年四季各个香菇种植园区车水马龙。“年轻的外出人员也返乡投入到香菇种植行业,剩余劳动力就近消化,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加入了捡菇队伍。”南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秋平介绍。
每到盛夏外省人员在村里打工的有一百多人,本地的更是不计其数。在菇农获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南庄村和周边村民的可观收入。
“自从有了香菇场,男女老少都上阵,产业稳定村风正,捎带种地把钱挣。”村民编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南庄村如今的新气象。
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是支撑。
作为中阳县黑木耳主产地之一,车鸣峪村推出了木耳主题游、研学游以及农产品销售、“游青山绿水 品中阳山宝”直播大赛、“小小宣传员 我为家乡代言”等一系列活动。游客可在木耳基地参与菌棒培植、了解制棒流程、感受木耳生长过程、品尝鲜木耳火锅宴、进入大棚采摘,也可在直播间领略中阳木耳的独特魅力。
2023年,中阳县木耳种植5320万棒、产量265万公斤、产值1.6亿元,带动菌棒厂、采摘园、销售、产品包装等上下游产业产值超5亿元。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这是吕梁市立足资源禀赋,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培并举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的缩影。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介绍,推进农业现代化,吕梁市把着力点放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培育上,打造了生猪、肉牛、食用菌、小杂粮、马铃薯、红枣、核桃、沙棘共八个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具有吕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据介绍,吕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特优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的若干措施》,选定链主企业21户,建立起“链主+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壮大体系。
“坚持‘链长制’推进、‘链主’企业引领,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我们就是要把吕梁的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孙大军如是说。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7户,市级骨干龙头企业112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万多户,家庭农场2556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孙大军表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在吕梁大地上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新画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