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優產業結構、實施散煤替代、推動綠色運輸——
山西 源頭治污保藍天(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汾河太原段。 |
核心閱讀
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不合理等帶來的結構性污染,導致山西空氣污染形勢嚴峻。
近年來,山西出重拳從源頭治污,探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有效路徑。
家住汾河邊的太原市民李進是一名跑步愛好者,每次遇到好天,他都會到汾河公園跑上幾公裡。李進對“好天”的主要標准,就是空氣質量為優良。“今年以來跑的裡程,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他打開手機上的運動記錄軟件,向記者展示。
今年1—6月,太原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2.0%,優良天數增加22天,優良天數比例增加12個百分點,六項污染物指數全部下降,空氣質量有較大改善。這也是山西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向好的一個縮影。
精准打擊,向違法排污宣戰
去年7月30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駐朔州檢查組會同朔州市生態環境局現場檢查發現:朔州市森祥煤炭銷售有限公司曾因違法建設洗煤設備,未配套任何環保設備﹔原煤、煤泥、精煤露天堆存,未採取任何防塵抑塵措施等,被生態環境部門採取斷電措施。但該企業竟私自發電運行洗煤系統。依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當年7月31日,朔州市生態環境局平魯分局對該公司洗煤設施及供電設施實施查封扣押,並將該企業相關責任人移送公安機關實施行政拘留。
一段時間以來,山西一些企業受利益驅動,違法排污行為屢禁難絕。2019年開始,山西對全省違法排污問題進行全面、集中的大起底,排查重點排污單位超標排污、城市建成區建筑工地揚塵污染、柴油貨車冒黑煙等對大氣污染影響大,又沒得到有效根治的違法排污行為。
找對靶子,便能精准打擊。去年7月開始,山西省環保部門集中開展針對違法排污行為的“百日清零”專項行動。山西省環保部門負責人表示,“清零”就是要把環境污染問題認真過一遍、掃一遍、清一遍,全面清除違法排污存量,遏制違法排污增量,對違法排污問題“抽筋斷骨”,補齊生態環境治理的短板。
據介紹,通過“百日清零”專項行動,截至去年10月底,山西累計檢查污染源22234個、督辦問題5363個、整改完成問題5294個,清零率達到98.71%﹔查處典型案件316件,罰款金額1.25億元。其中,道路揚塵、柴油車冒黑煙、禁煤區原煤散燒等問題的清零率均已達到100%。
專項整治,劍指降塵和揚塵污染
“以前一刮風,附近的工地就塵土飛揚,封閉治理后好了很多。”家住太原南城工地附近的市民劉斌說。
曾經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降塵量排名中因降塵量大而位列末位的太原,針對降塵和揚塵污染治理,全面啟動城鄉接合部土路、裸露地面、建筑工地、渣土消納場所等七大專項整治攻堅行動,全力推進城市道路建設工地揚塵“清零”行動:清理渣土垃圾870.9萬立方米﹔改造城鄉接合部道路551.76公裡﹔完成裸露地面整治651塊、937.3萬平方米,整治渣土場21個。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去年12月“2+26”城市降塵監測結果,太原市降塵量3.8噸/平方千米,同比下降79.5%,降幅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一﹔去年7—12月,太原連續6個月在“2+26”城市中降塵幅度最大。
秋冬取暖季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時段,山西省持續發力,延續和深化“清零”行動成果:結合秋冬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堵點,確定了未建立有效督查制度的市縣、散煤替代任務、不達標建筑工地、工業污染源治理任務等多項“清零”任務,保証了秋冬大氣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1—4月,山西省11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5.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共計增加134天,優良天數比例增加9.6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共計減少28天。六項空氣質量監測指標,有五項指標同比實現雙位數的大幅下降。
產業調整,向大氣結構性污染“開刀”
日前,有著近20年生產歷史的太原市港源焦化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的焦爐被關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這也是太原向結構性污染“開刀”、實現焦化產業綠色發展具有標志意義的一停。
焦化產業是太原市主導產業之一,卻也是太原亟待破解的大氣污染老大難問題。“焦化企業多地處古交、婁煩等城市上風向、水源地,清潔生產程度較弱,污染排放強度較大。”山西省生態環境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升級產業水平、優化產業布局,是破解這一難題的必由之路。”
“淘汰關停古交、婁煩等城市上風向、水源地焦化產能,清徐縣境內現有炭化室4.3米以下裝備水平低、污染控制水平差的低效焦化產能,減量置換整合至清徐經濟開發區。”在審議《清徐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8—2035)環境影響報告書》時,山西環保部門提出針對性意見:“這樣的調整、升級會大幅度降低焦化產業煙塵、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力促進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潘賢掌表示:“通過環保政策措施釋放‘綠色驅動力’,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才是從源頭上根治結構性污染的治本之策。”
為了給結構性污染動“大手術”,山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山西煤炭產業將退出產能1500萬噸以上,煤炭洗選能力壓減到18億噸左右,焦化產業壓減過剩產能4027萬噸﹔同時,對煤炭、鋼鐵、電力、焦化四大優勢傳統產業,支持企業“上新壓舊”“上大壓小”“上高壓低”“上整壓散”﹔優先支持綠色能源、先進制造業、數字產業,以及生物產業、現代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入駐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
“縱向比較,山西在大氣污染防治上,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橫向與大氣污染防治的先進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有很大改進、提升的空間。”山西環保部門負責人坦言。
日前,山西省下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從破解結構性污染入手,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實施散煤清潔化替代、推動運輸結構綠色化等,以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6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