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走進李家大院

張海峰
2020年07月10日17: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李家大院
  來自網絡

  日頭微隱在灰色的天幕,沒有一絲風。此刻的我,靜靜地站在山西萬榮縣閆景村李家大院的廣善門前。

  青磚砌就的高大門樓上挂著“李家大院”和“慈善世家”兩塊橫匾。紅艷艷的燈籠高懸,為青灰色的門樓點彩,兩側的刻字長聯道出了李家大院以農耕起家的淳朴本質。進得廣善門,紅燈引路,整個大院收拾得干干淨淨,櫻花、榆葉梅、紫薇等花木,充滿了蓬勃生機。

  整座院子佔地有近千畝之大,精致的四合院,精美的雕刻藝術,令游人無不嘖嘖稱贊。在老區各個堂院間穿行,到處充盈著古朴凝重的氣氛,也讓我這個不懂建筑之輩大飽眼福。

  同福堂的院門樓與日常見到的民間建筑不同,而是借鑒了歐洲哥特式建筑的風格,配以晉南傳統民間磚雕藝術,融中西建筑文化而成。二進院門則為傳統建筑形式,門樓上的木雕有錦雞牡丹、二龍捧壽等圖案,線條明朗,雕刻精細。私塾院月亮門內裝有日式推拉木門,美觀實用,門樓上七層鏤空的磚雕精美絕倫,造型生動,門內兩側的磚雕聯“知道詩人賦綢繆,止邱黃鳥葉綿蠻”,先由書寫者在泥坯上用手指寫好,再由工匠燒制而成,其中“綢”字已經脫落,彰顯歲月滄桑。同德堂的院門構造巧妙,暗藏六道機關,進出各有三道,表面上很難發現。

  古民居群落裡,最不可或缺的是一座座民風淳朴的影壁。李家大院的影壁各式各樣,在一次次轉廳進堂之間,無不給我帶來視覺上的沖擊。

  建造於1711年的一字影壁,是李家大院磚雕工藝的經典之一,鏤空雕的斗拱,東邊是鹿鶴同春圖,西邊是鬆鶴延年圖,中間是麒麟八祥圖,四周輔以精細的雕花,讓人驚嘆雕刻藝人的高超技藝。

  同福堂的影壁由八字影壁和一字影壁組成,好像一個大門敞開,正在迎福納祥。十二面影壁造型獨特,人物、瑞獸、花木,雕刻栩栩如生。主宅院外的廊院東牆是一座影壁,上面的磚雕“司馬光砸缸圖”精致光亮,活靈活現。讓人從中既欣賞到優美的磚雕藝術,又可見當時的李氏家族對私塾教育的高度重視。

  西康門南邊的牆上是一座百善影壁,上面用各種字體雕著365個“善”字,有的龍飛鳳舞,有的規規整整,有的圓潤,有的豪放,有的俊秀,有的洒脫,其字造型據說取自商、周、秦、漢等歷史時期的書法名家之手筆。這座影壁是以告誡后人,一年365天,每天都要行善,才能積德。李家雖貴為富商,但質朴、善良的民風由此可見一斑。

  善無大小,善無多少,善無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圖報。這是李氏家族能夠在山西興盛多年所一直奉行的宗旨和秉承的要義。

  李氏家族善行展廳裡,一幅幅雕塑場景圖盡顯民風家風之淳朴,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欣賞。瀏覽下來,主要有四:一是清光緒二十年,村民百余人因洪災而衣食無著,李氏家族拿出錢糧,幫村民重建家園。二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山西連逢大旱,李氏兄弟傾力相救,甚至自家舉債賑濟災民,使許多人得以存活。三是抗日戰爭時期,在西安市的甜水井街靠南城牆邊修建了一個可容納百余人的防空洞,使村民免遭日寇轟炸。四是1938年6月,時居西安的李家人,救濟因河南花園口決堤事件逃亡西安的難民。我們都知道,人做一件善事易,做很多件善事難,做一生甚至幾代人皆做善事更是難上加難。然而,李家人做到了。

  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的煙雲散去,人生的風塵漫卷,遠去的是李家大院曾經的輝煌,留下的是一座古居大院。你來了,我來了,他來了。走進這座大院,打撈起一段地域文化的精神密碼,讓善良常在,讓美德永恆。這,或許就是大院留存下來的意義吧。

(責編:趙芳、常慧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