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地市鏈接

山西嵐縣:實施林長制 實現林長治 

來源:呂梁日報
2021年11月27日17:53 |
小字號

近年來,嵐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以讓綠色成為嵐縣的底色、讓成色成為嵐縣的特色為目標,堅持“造林護林營林”協調推進,“綠化彩化財化”同步發力,“法治人治智治”三治融合,創新探索“三個三”工作機制,使全縣林業產業長足發展,生態潛力有效激活,生態紅利充分釋放,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2019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經營體系,探索構建現代林業治理體系,初步實現了林長制,形成了“林有人治、有序治、有力治、有效治”的林長治良好效果,為“十四五”轉型出雛型注入綠色動力。

“造林護林營林”三管齊下。嵐縣地處呂梁山生態脆弱區,2015年初,全縣有31萬畝宜林荒山亟需治理,油鬆苗木總株數達3.8億株。為從根本上破解縣域生態脆弱與群眾貧困瓶頸問題,嵐縣立足宜林荒山多、貧困勞力多、積存苗木多等實際,大膽改革創新,率先探索形成合作造林、脫貧攻堅合作社造林、林業資產收益、合作社管護等一系列生態扶貧模式。特別是,嵐縣首創的合作社造林生態扶貧模式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並被世界銀行作為“國際減貧十大典型案例”指定錄入。“造林”開啟良性循環。為使造林的過程成為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過程,2016年先行先試成立了31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實行“樹隨地走”新機制,嚴格合作社管理,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了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承接造林綠化工程。變招投標為議標,簡化了造林項目工程招投標復雜的程序,降低了工程層層門檻的成本,使項目資金直接投入到造林工程中,有效地搭建了群眾參與生態治理、獲取勞務收益的平台。全縣102個造林合作社16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加入造林合作社,參與到造林活動中,增加了勞務收入,提升了發展動能,累計完成造林39萬畝,全縣林業資產總收益達15億元,使造林與增收形成良性循環,不僅改善了生態脆弱的面貌,而且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護林”成為增收途徑。為讓群眾通過生態造林長期獲得收益,在每項造林工程實施完成后,由縣政府向合作社購買管護服務,積極探索推廣合作社管護新模式。這一運作模式是由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組成管護合作社對林木長期管護,帶動群眾獲得管護報酬。全縣有12個管護合作社通過提供林木管護服務,有效地帶動了776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獲得長期穩定管護收入,貧困群眾自身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縣林業產業進一步增效,從而推動林地經營逐步走向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營林”提供脫貧保障。為推動農村“三權”分置,通過實施林業資產收益辦法,積極引導有資金、有能力的造林營林帶頭人,探索“企業(合作社)+村集體+退耕農戶”模式,組織農民以林地、退耕還林地經營權入股,實行集體領辦、土地流轉、企業經營,實現了由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轉變,最終使林業資源激活、產業發展、荒山增綠、農民增收、集體經濟有收入。特別是通過堅持黨建引領、科技支撐、政策保障、聯合發展、機制創新、風險防控,持續規范提升造林合作社,長期穩定覆蓋5155名貧困人口,帶動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綠化彩化財化”三化同步。嵐縣持續釋放生態潛力,大力營造景觀林,科學發展經濟林,依托縣域北部山區自然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生態旅游,推動形成林、牧、游協調推進、產業互補、多元發展的綜合生態發展新模式,不斷提升嵐縣顏值。實施“綠化”經營。堅定“綠化”目標,堅持森林經營、森林資源管護和林業產業發展,“增綠補綠護綠”協調推進,生態保護與造林綠化有機結合,有效改善了生態脆弱、缺林少綠的面貌。全縣森林面積48.13萬畝,森林蓄積141.9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6.9%,使綠色成為嵐縣的底色。近年來,嵐縣榮獲“中國最美文化旅游縣”“最具文旅投資價值(潛力)縣”等稱號。推進“彩化”發展。大力調整樹種結構,推進苗木良種化、樹種多樣化、模式科學化、季相景觀化和林分穩定化,推動形成“四季成景”自然景觀。同時,積極開展森林縣城、森林鄉村創建工作,圍繞茅龍山、白龍山、皇姑梁、飲馬池旅游公路積極打造生態景觀廊道,沿嵐河、嵐城河、上明河、普明河兩岸大力進行綠地建設,著力打造全流域生態景觀。2020年,全縣林草覆蓋率達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0.67平方米,嵐縣一舉創建國家園林縣城,使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推動綠色發展、帶動群眾受益的生產力、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財化”增值。瞄准沙棘營養成分齊全、應用廣泛、原料稀缺、供不應求的市場空間,優化生態扶貧項目,推進沙棘基地、育苗、選優、加工等全產業鏈建設。通過挖掘沙棘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沙棘小鎮,推動旅游、採摘、休閑、度假一體發展,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全縣新植人工優質沙棘15萬畝,野生沙棘20萬畝,建立了全國首個沙棘產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打造了五個萬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創建了山西秀榮沙棘品牌,沙棘年產值達1.5億元,今后三年預計沙棘產業收益將達到25億元,嵐縣將成為“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動樣板。

“法治人治智治”三治融合。“法治”守牢生態底線。以嚴格森林資源管理保護、提升森林資源質量、促進森林資源利用為目標,堅持規劃先行,制定出台《嵐縣森林經營方案》《山西嵐縣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報告》《嵐縣嵐河省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山西省嵐縣沙棘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完整的生態造林護林制度體系,保護有力的森林資源管理發展機制。“人治”健全責任體系。以強化各級領導干部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責任意識為核心,落實縣級領導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總林長”責任機制,形成縣鄉村三級林長體系,由政府縣長任總指揮,7名政府副縣長任縣級林長,9個行政局包聯各鄉(鎮),層層壓實責任,層層管護到位。全縣共設總林長1名、副總林長1名、縣級林長7名、鄉鎮林長9名、村級林長136名,護林員776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系統完整的責任體系、組織體系、工作體系、經營體系,實現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共治的現代林業治理。“智治”插上科技翅膀。建立林長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森林防滅火指揮平台,建設森林巡檢系統,配備792部森林巡檢終端,實時調度全縣護林員及火點隱患,初步實現了林長制智能化建設管理。不斷完善森林草原資源“一張圖”動態監測體系,今年5月6日,“智慧林草監管雲平台”正式啟動上線,利用衛星遙感、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林草監管智慧化解決方案,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林業產業的深度跨界融合,為構建科學、高效、精准、全面的現代林業管理體系提供了強大支撐,為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解德輝、程寶安)

(責編:麻潞、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