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讓旅游成為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近日,一名土生土長的“90后”男孩在人民網對自己家鄉旅游發展建言,他建議在大同御河兩岸增設游船夜景觀光項目,吸引更多年輕人、網紅大咖在社交平台打卡,助力大同成為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收到這條建言后,立即研究回復:研究出台《大同古城文旅業態發展扶持辦法》,鼓勵扶持民營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文旅消費業態入駐古城﹔創新發展夜游、夜購、夜演、夜娛,培育打造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不斷提升大同城市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政府的作為。小事不小,透過這件事我們看到了大同市委市政府對文化旅游產業的高度重視,看到了全社會對大同文化旅游前所未有的積極參與和熱切關注。
大同市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和闡釋文化內涵,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入旅游業發展,推動旅游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開始新一輪文旅融合的加速跑。
發揮大同文旅資源富集優勢,集中打好“雲岡、恆山、古城、長城和平型關”4+1品牌,持續叫響文化古都、清涼夏都、美食之都品牌,努力把大同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上爭做示范區。大同市委市政府發展文化旅游主題鮮明,目標明確。
打好“4+1品牌” 叫響“三都”從十個點上發力
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孟德昌介紹,大同市正以提升龍頭景區帶動力,強化項目牽引,增強旅游新業態競爭力,壯大文旅產業,打好“4+1品牌”,叫響“三都”,加快建成為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動大同文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具體在十個點上發力。
突出頂層設計,編制《大同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同段)建設保護規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按照“紓困保存量、引資擴增量、服務提質量”總體思路,推進文旅市場主體總量增加、效益提升、結構優化﹔實施A級景區倍增工程,加快恆山5A 和廣靈剪紙博物館、大同火山群4A級景區創建,啟動渾源黃芪文化產業園、靈丘花塔民俗村等3A級景區創建評審﹔培育文旅特色園區,培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旅游休閑街區、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和文旅康養示范區﹔啟動建設北方影視基地,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北方影視城﹔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同段)建設,推動李二口、得勝堡、摩天嶺長城等重點項目建設,講好大同長城故事﹔推廣文旅產業聯盟運營,將全市優質文旅資源進行統一策劃、統一包裝、統一宣傳,推動全市文化旅游行業“吃住行游購娛”各類資源要素聯動發展﹔加快提升大同文創產業,打造“一縣一冊”“一景一品”旅游文創系列產品,加快構建“大同好禮”區域文創公共品牌﹔打造智慧旅游矩陣,整合梳理大同市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小程序、涉旅資訊信息投放及分析項目、文旅市場疫情防控場所登記碼等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打造大同市智慧旅游服務矩陣,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發展冬季旅游,以冬奧會帶來的延伸效應為契機,加快實施萬龍滑雪場提標升級項目,創新開發冬季冰雪運動項目,引入系列冰雪賽事,開展“快樂大同冰雪季”主題活動,延長大同旅游時段,加快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
“讓旅游成為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在四方面下真功夫
走進大同,就如同走進了中國歷史博物館,時時處處感受著中華文明的歷史脈動。如何讓旅游成為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孟德昌表示,大同市正以“激活古城業態,提升古城活力”為抓手,在四個方面下真功夫。
出台扶持獎補政策,研究出台《大同古城文旅業態發展扶持辦法》,鼓勵各類文化旅游市場主體投資大同古城,重點培育打造非國有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文旅消費業態等項目,賦能古城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啟動建設主題博物館,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在古城內啟動建設忻東旺美術館、戲曲博物館、服飾博物館、電影博物館和歡樂街樂器博覽園﹔探索常態化演藝,進一步豐富古城業態,在古城內推出《戲曲集萃》《雲中民樂》《民俗綜藝》等常態化演藝,引進 “如夢晉陽”團隊,啟動戶部角大型沉浸式實景演藝,激發古城活力﹔推進文旅項目建設,重點推動凱悅臻選、華嚴安麓酒店落地開工,培育劇本殺、會展服務、電競等新業態項目落戶古城,打造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同市文化旅融合打“組合拳”
用好歷史文化遺產,扶持旅游特色經營、培育傳統文化產業,推進歷史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大同市文化旅融合打“組合拳”。
打造大同文旅IP。深挖歷史、邊塞、民俗、融合等文化內涵,利用“雲岡大講堂”,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本土文化名人開展專題研討、講座﹔通過對大同在全國唯一或獨有的文旅打卡點進行梳理分析,提煉出能在游客消費市場上叫得響、推得出的文旅IP。
開展文旅資源普查,進一步摸清文旅資源家底,提高保護利用與管理水平,聚焦文物、非文物景區景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梳理,建立優質文旅資源項目庫,制作可開發文旅資源招商引資手冊。
強化非遺傳承保護,立足提升存續力、生命力,注重活態傳承,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深入基層進行非遺資源挖掘,鼓勵傳承人帶徒授藝,推進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跨越式增長,為申報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奠定堅實基礎。公布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加強非遺項目產品開發,促進非遺項目活化利用和傳統工藝振興﹔依托古城老字號品牌和傳統非遺項目有效融入古城業態,還原古城老味道、老文化﹔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培育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示范點﹔
創排精品劇目。圍繞黨的二十大主線,推出一批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創排改編紅色、廉政為主題的精品舞台劇目,通過藝術形式熱情謳歌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和現代化建設新風貌,凝聚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提升打磨歌舞劇《北魏長歌》、現代戲《忘憂草》和晉劇《河清海晏》等優秀作品。
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孟德昌表示,要緊緊抓住大同入列全國重點旅游城市和博物館之城重大戰略機遇,緊扣“引客入同和增加消費”工作重點,樹立國際化理念,推行標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務,讓廣大游客在大同吃得可口、住得舒適、行得順暢、游得開心,真正感受賓至如歸、服務優質,乘興而來、滿意而去。大同之行一定會為中外游客帶來無限精彩,大同一定會為大家提供一流的文旅產品和優質服務。(李曉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