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造田送温暖 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困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董燕生驻村帮扶记

李梦文

2020年04月24日11:33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托帮扶工作队的福,在董队长的带领下,这几年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4月20日一大早,运城市垣曲县古城镇北窑庄村村民张洋生就来到自家地里忙碌上了,他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吃饭不忘造田人,帮扶不忘艺校人。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民对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驻村帮扶工作队及队长董燕生的肯定!

吃水不忘挖井人,双泉交汇打出“幸福井”

垣曲县古城镇北窑庄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由于地高水远,该村长期被缺水困扰,为了吃水,村民往往提前3年就将水费预交到供水点,但吃水仍得不到保障。

“全村194户525口人的吃水都是问题,脱贫从何谈起?”2017年5月,正在北窑庄村驻村帮扶的董燕生在走村入户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情况,他立即向运城艺校副校长、时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景雪变做了汇报。景雪变果断拍板:“为老百姓打井是百年大计,我们就是要把精准扶贫顶在头上、扛在肩上,一定要为村民圆了吃水梦!”

很快,资金到位、专业井队到位、井位测好,5月23日,一场解决吃水难的攻坚战打响了。

为使村民早日吃上洁净安全的水,董燕生与打井队一起,吃住在工地,“白加黑、5+2”,随时协调解决打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20多个昼夜奋战,6月19日晚,在地下22米深度出水了。考虑到浅层水过几年就可能缺水的隐患,董燕生和施工队商量,决定继续深打,同时第一时间找权威部门化验水样,得到了完全符合人、畜饮用标准的答复。

“又继续往深处挖了20多天,一下挖到两股泉眼交汇处,水从地下喷涌而出。那一刻,我和在场的村民们都激动的哭了。”时至今日,当年的情景仍然在董燕生脑海萦绕。

2017年7月13日,清甜的井水奔腾着流入每户村民家中,欢声笑语溢满北窑庄村,困扰老百姓多年的缺水难题终于得以解决。

吃饭不忘造田人,扶贫扶到百姓心坎上

北窑庄村属于小浪底水库库区移民村,搬迁后一直存在耕地少、土质差的问题,老百姓时有抱怨。董燕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2019年夏,董燕生冒着酷暑跑遍了村子所属每一片土地,还多次往返市、县相关部门进行求证,最终得出结论:依村而过的允河河滩地可以填为水浇地。

“当时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从心里往外的舒坦,一路小跑着就去了村委会,那会正是夏天,根本就没觉得热。”董燕生说。在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卜转业简单商量后,他们立即召集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共同探讨填滩造地的可行性,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赞同。

当年10月30日,董燕生邀请运城艺校包村领导李贵荣、财务部主任孙琳芬、监察室主任吴文宗到北窑庄村,对允西河桥北土地进行了实地勘察,现场了解该村需要填滩造地的面积与状况。经过认真调研审核后,董燕生迅速拟写填土造地项目报告,及时上报校委会,运城艺校校长谢伟第一时间就对此项目表示肯定,认为该项目符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且项目效益明显,受益面广,可以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校委会立即拨付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实施。

有了好项目,能不能实施好,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董燕生迅速组织召开支村两委、帮扶工作队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参加填土造地专题会议,共同成立项目小组,制定方案,并通过镇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实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把填土造地办成民心工程、廉洁工程,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窑庄村共填土造地13亩。

帮扶不忘艺校人,点滴真情汇出百姓口碑

用真情温暖群众,用仁心帮扶群众,用妙手呵护群众。几年来,董燕生始终坚守在扶贫一线,为村民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也得到了村民们的敬重。

“董队长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村民张元平说,他的妻子赵小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董燕生联系运城国医关智全,确定治疗方案,往返运城和垣曲多次送片子、送药,使赵小可得到了及时治疗。

村民王莲梅多年残疾没有残疾证,董燕生得知后,随即联系县残疾人联合会,为王莲梅办理了一级残疾证。王莲梅老伴打电话说王莲梅病重,董燕生立即开车将其送往医院,跑前跑后办理入院手续。

扶贫济困用真情,细微小事显真意。村民高荣霞、王虎、赵鹏霞等人长期在外务工,董燕生为他们的孩子办理上学手续,多次开车接送,确保孩子们安全开学。

为了增加村民们的收入,董燕生与村两委多次研究,利用产业帮扶资金,成立了垣曲县尚嘉家具责任有限公司,建成500多平米的厂房,带动部分贫困人口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带动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6万余元。

访贫问寒,为民解难,兴办产业……董燕生是百姓心里的贴心人,也是扶贫队伍的排头兵,但是在家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指望不上的人”。

儿子在大学举办个人演奏会,董燕生因忙帮扶验收,缺席了;爱人生病,正赶帮扶项目吃紧,董燕生忍着思念,不回了;年届90的母亲过寿,眼巴巴等待儿子归,董燕生也因走不开,只能通过电话送去对母亲的祝福。

舍小家,为大家。董燕生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只有实打实为老百姓解困,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工作才能更好开展,这是一个驻村帮扶干部的责任。

(责编:李梦文、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