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过去和现在一对比,脱贫户郭米换感觉生活就像一部“穿越剧”。
“过去是年关难过,现在简直是天天在过年咧!”
“党的精准脱贫惠民政策,给我们贫困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帮扶干部经常到户走访慰问,关心帮助,嘘寒问暖,我打心底满意和感激!”
1月17日,脱贫了的兴县康宁镇花子村村民郭米换,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郭米换的感激,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反映在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上。“精准扶贫不仅帮助我改善了生存条件,更让我的精神‘翻了身’,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没有我的幸福生活!”
65岁的郭米换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早年由于家里孩子多、条件差,特别是妻子常年疾病缠身,郭米换一直徘徊在贫困户的行列里,靠种地和打零工养家糊口。
真正的转变还要从2015年说起。通过精准识别,郭米换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是脱贫哪有想得那么简单,没钱、没劳力,脱贫光靠嘴说可不行。正当郭米换发愁的时候,扶贫工作队给郭米换出了个点子:“你有养菇种菌经验,想翻身,就抓住镇里香菇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利用技术和汗水入股挣钱,我们可以帮你协调。”
而后,在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郭米换有了固定工作。从那天起,老两口每天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倾心竭力投入到合作社香菇大棚里。年底,郭米换收获了脱贫路上的第一笔工资性收入1.2万元。
随着精准脱贫政策的实行,如今,郭米换一年能领到六七千元的低保金和养老金,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还能挣到一万余元,可谓收获满满。“关键是老伴看病几乎不用花一分钱了”。
“现在,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一年给我这么多钱,我心满意足了。”得益于脱贫政策和当地干部的帮扶,以及自身的努力,郭米换已于2017年顺利脱贫。
现在的郭米换不仅是一名脱贫户,他还用踏实肯干和善于现身说法宣传政策的本领,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让“口袋”与“脑袋”同时富了起来。
郭米换说:“实践证明,不等不靠,出力流汗,才能战胜贫困,过上美好的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不忘谢党恩’。这句话是小学时老师教的,活到现在算是真正的感受和感悟到了!”郭米换感慨万千,“现在,在党的引领下,我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我不会忘本,我要紧跟党的政策走,尽最大可能帮助身边的父老乡亲,走上致富的路,过上小康生活,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
(郭炳中)
山西路桥:党建引领 建好“四好农村路”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党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实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基点,全面提高党建质量和党建引领发展水平,为打造“国内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施工现代化企业集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万 山西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山西省统计局向社会通报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受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