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6月2日电(张婷婷)近日,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中提到,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总投资870.4亿元,其中生态补水及供水工程104.1亿元,河道综合整治工程440.4亿元,水文化与景观建设工程116.7亿元,河源及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工程76.6亿元,河道生态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132.7亿元。
汾河是山西省的母亲河,全长716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9721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4。流域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涉及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阳泉、长治、晋城9市51县(市、区)。
《规划》中提出,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布局是以河流为纽带,实施源头区保护,通过对河流自然形态的修复及两岸的水生态空间管控、种植结构调整、绿色产业导入,构建“一源、两路、三线、四区、五带、多节点”的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布局。
具体说来,“一源”为河流源头;“两路”为两岸堤顶绿道;“三线”为河道治导线、水生态功能保护线、水生态功能限制开发线;“四区”为河源区、山丘区、盆地平川区、河口区(支流汇入口及干流入黄口);“五带”为河道水域带、两岸水生态功能保障带、两岸水环境质量安全带,河道水域带为行洪主通道,两岸的水生态功能保障带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两岸水环境质量安全带为绿色产业导入带;“多节点”为沿河打造城镇滨河公园、乡村田园景观、湿地景观、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综合示范区等。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特别要求“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山西省全面启动了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先后编制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出台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
截至目前,基本保障了汾河干流枯水期生态流量不小于15立方米/秒,汾河入黄口庙前国考断面水质退出了劣 V 类,初步实现了“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
《规划》通过实施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补水调度、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及水文化景观提升、入河口水质提升、河源及生态敏感区保护、河道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水生态管理体系完善等七项措施,预期通过 5-10 年左右工程治理,再通过 5 年左右的维护、培育和持续监管,山西省将建设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形成山水相依、林泉相伴的三晋幸福河。
山西路桥:党建引领 建好“四好农村路”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党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实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基点,全面提高党建质量和党建引领发展水平,为打造“国内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施工现代化企业集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万 山西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山西省统计局向社会通报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受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