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發展桑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廣西忻城縣——

種桑養蠶 致富路寬

本報記者  祝佳祺
2021年08月18日10: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蠶農石志軍的家宅底樓,微風送來桑葉的清香,地面和架子上躺著兩萬多隻白白胖胖的蠶寶寶。截至去年底,在廣西忻城縣,像石志軍一樣的養蠶人有27萬。這些不起眼的小蠶虫為當地鋪就了一條致富路。

  忻城縣地處大石山區,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勞動力外流,一度讓當地成為貧困縣。同大多數人一樣,家住忻城縣上浪村的石志軍早年在外務工,2001年返鄉照顧家人,開始了養蠶事業。

  從蠶卵孵化開始,幼虫要從一齡蛻化成五齡才開始結繭,至結繭完成大約需要1個月。過去,蠶農每月最多養兩批蠶,收入也不高。2019年,當地政府通過整合粵桂扶貧專項資金和相關集團資金共計382.5萬元,對忻城縣上浪村標准化桑蠶培育基地進行了升級改造。基地與河池學院合作,在養殖技術和蠶種優化方面不斷攻關。2020年3月,基地開始向蠶農供應基地培育的標准化四齡蠶。一張四齡蠶市場價350元,政府補貼200元,農戶隻需花150元就可購買。

  “以前五齡蠶要5天才能吐絲,現在隻需要3天,基地購入的蠶養殖周期大大縮短,我現在1個月能養3到5批蠶”,勤快的石志軍還利用空閑時間飼養肉羊,拓寬收入來源。

  但養蠶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石志軍訂了兩批基地培育的蠶,誰知因在蠶睡眠期鋪桑葉,悶出了細菌,蠶死了七成。回訪的科技人員了解情況后,指導他分離病虫,並幫忙申請了賠款。政府免費為購買四齡蠶的蠶農投保的保險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拿到保費,損失也減少了許多。”石志軍說。

  有了這次教訓,石志軍開始更努力地學習養蠶技術,積極參與村裡、基地組織的養蠶培訓,還自制了一個便捷的喂蠶車。僅今年4月到5月,石志軍就出售了5批蠶繭,收入達1.2萬元。

  在紅渡鎮六納村,羅紹先也和石志軍一樣,從養蠶中嘗到了不少甜頭。羅紹先說,“養四齡蠶之前,每年養蠶收入最多能有兩萬元。但今年光是4、5月,我的收入就達到兩萬元,估計今年能賺4萬至6萬元。”2019年,基地開展養蠶“智慧雲平台”建設,請專家通過雲平台遠程指導村民養蠶。家住大山深處的羅紹先,家裡也裝上了帶視訊功能的設備。“專家經常和我視頻通話,了解我養蠶的情況,指導我怎麼做,很安心。”作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羅紹先還積極承擔了幫村民訂蠶的工作,工作冊上密密麻麻地記著十幾個村屯蠶農的訂貨數據和產量。

  近年來,忻城縣致力於扶持桑蠶產業發展。2020年全縣共投入2088.06萬元用於桑蠶基地建設,推廣桑蠶生產新模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18年到2020年間,忻城縣針對“十三五”期間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產業獎補政策,給予蠶農桑農新植桑、宿根桑和四齡蠶補貼,鼓勵養蠶種桑。去年6月,忻城縣通過招商,引進三江口產業園繭絲綢項目,致力於發展桑蠶全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8日 13 版)
(責編:雷昊、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