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曾一平第一次来到长治,觉得“山西是个好地方”。现在,他不仅成了当地“常住人口”,还带来一支13人半导体专业技术团队。
6月初,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热火朝天。流水线上,身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忙着生产,肉眼看起来就像颗小米粒的芯片发出的不可见光能破坏细菌病毒内部结构,达到灭活的作用。这是国内唯一能够量化生产深紫外芯片的生产线。曾一平科研团队研究的是“深紫外线”,与传统的紫外线照射相比,二者区别在于波长不同,前者技术门槛较低、应用领域受限,而后者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在消毒领域将是一个千亿元规模的市场。2018年曾一平带着科研成果落户山西,并成立半导体技术研究院联动当地科研人员开展高温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制造、深紫外外延材料、LED芯片研发、生产。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为上,全力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创新驱动力显著增强,多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取得一批有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以数据中心、5G网络为代表的新基建,以“晋华炉”、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为代表的新技术,以“手撕钢”“笔尖钢”、碳化硅、砷化镓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为代表的新装备……从研发到商用、从实验到量产,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新支点。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期间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这正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基础所在、支撑所在、希望所在。
在山西农谷番茄小镇,通过5G技术,科研人员实时采集番茄的生长环境参数,同步与西班牙的种植参数对比,随时调整温度和湿度。番茄的产量上去了,口感更接近黄金酸甜比。5G飞速发展,正是因为它有颗强大的“芯”。目前,碳化硅晶片是5G通信芯片中最理想的衬底,也是半导体界的关键材料。作为一项全球难题,碳化硅晶体制备中最核心的高稳定性晶体生长工艺这项“卡脖子”技术在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获得突破,产业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未来这个产业园将建成年产20万片碳化硅晶片的产业基地,带动一个近百亿元的产业链。
就在几天前,为解决产业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让技术创新的指向更加精准,我省第三批21项专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项目,通过揭榜招标完成立项。自3月底张榜发布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37所省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省内21家单位(团队)热烈响应,联手参与揭榜,他们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突破,产学研用一体化通过破除地域和机制藩篱,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共同搭建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创新主体偏少、企业创新活力不够,创新平台偏少、研发能力偏弱,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在山西还不同程度存在,要依靠自身力量攻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有效突破。省科技厅厅长张新伟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揭榜挂帅”的重要指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面向全球张榜求贤,吸引各路英才“揭榜挂帅”开展研发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把影响产业链安全、制约产业链水平的薄弱环节、瓶颈问题梳理出来张榜发布。由于这些技术榜单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荣誉性头衔、承担项目、获奖等作为评价考核指标,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欢迎。我省把煤炭绿色智能开采作为“当头炮”和突破点,广发“英雄榜”,悬榜攻克长期以来制约煤炭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特别将目标瞄准了采掘自动化、智能化这一世界性难题。如今煤炭已经不再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词,传统产业走上科技创新路。晋煤集团实现煤层气开采最佳路径,潞安集团致力高瓦斯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同煤集团打造智能化矿井新样板,焦煤集团开展高效保水开采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控能力、推进煤炭开采方式变革。截至目前,聚焦半导体、炭基新材料、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煤层气、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我省已支持了3批40项“揭榜挂帅”重点项目,省财政引导资金2亿元,带动企业投资7亿元。我省用这种创新模式,正在攻克一些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了一批创新人才。尝到了“揭榜挂帅”的甜头儿,也在科技领域书写出了山西样本。与此同时,涵盖能源、大数据、煤机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45个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已对外发布,正组织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唯有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探索‘路径依赖’走向‘模式创新’,才能努力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作出科技贡献。”张新伟说,重点项目揭榜立项制度的推行,让山西跳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周期,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力量。
在项目攻关快马加鞭同时,我省一批创新平台建设也谋划启动。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对接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71个项目入驻;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全面开工,吸引12大科技创新平台进驻园区;长治高新区新高地智创城正进行项目施工最后的修缮、绿化工作,到2020年,智创城入驻企业将达到50家以上,年产值100亿元,将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咬定转型不动摇,聚焦创新不散光。目前,随着我省转型发展步伐的不断提速,一批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在三晋大地孕育成长、破土而出,科技创新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作用与日俱增。(记者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