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训13603人,转移就业817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60%以上。人均增收27000余元,最高可达50000余元。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583人,转移就业4193人,签订就业协议1313人。”9月3日,从河曲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
近年来,河曲县委、县政府把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确立了“培训与群众就业相统一,与群众增收相统一,与市场需求相统一,与‘智志同扶’相统一”的“四统一”理念,积极培育“河曲大厨”“河曲裁缝”“手工编织”等劳务品牌,走出了一条培训就业新路子,实现了从“卖苦力”到“拼技能”的根本转变,形成了“培训—持证—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针对性培训是提升技能的唯一途径,也是打造劳务品牌、实现就业增收的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河曲县在技能培训上做好“结合”文章。
在培训科目上,实行市场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为目标,培训前,对市场用人需求和劳动力培训意愿进行认真摸底, 研究制定了服装加工、手工编织、中餐烹饪、月嫂保姆、物业管理、民歌二人台表演以及养殖、果树栽培等15个培训科目,并以此为主科目实施培训。
在培训形式上,实行集中办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针对贫困劳动力实际状况、人员分布状况和培训科目所需设备等情况,对以转移就业为目标的专业技能培训,召集回来,集中办班培训;对以促进增产增收为目标的农业技术培训,深入乡村,送教下乡,分散办班培训。2016年以来,共集中办班81期3670人,分散办班142期,9933人。
在培训时间上,实行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技术简单、容易掌握、一学就会的,安排最短时间,比如,种植、养殖、林业、水利等一系列技术,安排了5天的培训时间;随着难度的增大,安排的培训时间逐步延长,力争使参训学员学有所得,真正掌握一门技术。
与此同时,河曲县把培训效果放在第一位,认真搞好集中培训,同时,对基础差、领悟能力较弱的学员,进行个别辅导。
文笔镇南园村贺奶秀是城中村的贫困户,由于无基础、年龄大,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培训班对她开了“小灶”,进行了一对一辅导,最终成为优秀学员,并被江苏祥鼎祥服装公司聘用,月平均收入达到2000余元。
资格证书是检验学员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员结业后迈进就业门槛的“准入证”。为此,河曲县积极提供持证服务,在学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同时,积极组织考核鉴定,并全额补贴鉴定费用,帮助学员领取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2016年以来,共有5536人取得了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合格证书,4905名学员取得了职业技能初级证书,1078名学员取得了中级证书。
为了扩大就业增收,该县积极对接企业,并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采取多种手段,开展就业服务。
如何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河曲县根据本地市场用工需求,以餐饮、服装加工、手工编织为重点,倾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六六”“八八”席及开河鱼、咸肉碗托、鲜榨油糕是地方特色的河曲美食。河曲县以此为基础,举办了地方菜制作、中式烹调、中式面点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厨师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有地方特色厨艺的大厨,着力发展地方特色餐饮,构建地方餐饮文化,打造“河曲大厨”品牌,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2016年以来,共培训厨师4445名,有3426名学员取得了厨师初级证书,35人取得了中级证书。31人自己创业,开办了“河曲大厨”餐馆,728人在本县餐饮业就业,260人到外地饭店就业。
针对一些妇女劳动力不便外出、不愿外出的实际,河曲县先后引进江苏祥鼎祥服装加工有限公司、太原龙圣隆服装加工厂、浙江金领实业有限公司三家服装加工企业,并开展服装加工培训,打造“河曲裁缝”品牌,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了劳动力的就业增收。2016年以来,共培训“河曲裁缝”774人,除少数学员因个人原因不能就业外,其余学员全部就业。
除此之外,该县引进山西纳英杰再就业手工编制公司,并开展手工编织培训,着力打造“河曲编织”品牌。截至目前,共培训手工编织1323人,手工编织车间吸纳156人,承接订单居家生产820人,辐射带动2300余人。(赵喜林)
山西路桥:党建引领 建好“四好农村路”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党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实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基点,全面提高党建质量和党建引领发展水平,为打造“国内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施工现代化企业集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万 山西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山西省统计局向社会通报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受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