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如虹,岁月流金。
2000年,“运城地区”成为历史上的一页翻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名字——运城市。对于历史,20年只是瞬间的浪花;对于运城,却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再铸辉煌的新起点!
20年追梦,20年奋斗,运城经济大幅跃升,城乡面貌脱胎换骨,转型发展成绩斐然,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一座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正阔步走来。
旅游发展突飞猛进
从单纯追求温饱到注重精神生活,从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到全域旅游遍地开花,运城撤地设市20年是一段气势磅礴的发展史。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将运城打造成华夏文明根祖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运城市民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更高追求。
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20年来,全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导游韩晶见证了运城文化旅游20年的发展。她说,20年前的运城旅游,没有多少引人入胜的景点和路线,唯一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关帝庙。经过20年发展,运城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盐湖区为中心辐射到12个县(市)各大文物旅游景点。从“单一”到“多元化”旅游体验,从“走马观花”到“品质游”“深度游”“个性化体验”,如今游客可以享受到更多品种、类别,以及更高品质的旅游。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工程和持久动力。垣曲县王茅镇下亳村将乡村旅游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对村容村貌实施整村规划,对乡风文明和人居环境实施重点打造。“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农村面貌、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完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干净整洁的街道,色彩鲜艳的文化墙,美景如画的村庄环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整个村庄处处透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与活力。”该村村民师云波自豪地说。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岁月如梭,如果用时间来度量,每一个刻度都刻画了运城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今年40岁的陈亮来说,更是深有感触:“原先很多地方是一片荒地,房子破旧不堪,道路坑坑洼洼。城市规划、功能分区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好了,各条道路经过不断提升改造,路面干净平整,停车位整齐划一,出行安全顺畅多了,环境也更美了。”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公园、广场逐渐增多,闲暇时到公园休闲锻炼已成了广大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王光是一位“90后”,他回忆说,上小学的时候,城区公园很少,而且还要收费。那时,晚上做完作业顶多也就是和父母在楼下随便溜达一会。近几年,运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一座座美丽的公园、广场建成投用,市民有了休闲好去处。如今,王光已从20年前的孩童成了一个3岁孩子的父亲。每天下班后带着孩子以及家人到禹都公园锻炼锻炼,感觉生活很美好。
“这20年,运城城市建设变化实在太大了。一直生活在河东大地这片热土的我,切身感受到了运城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如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运城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外地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运城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我们的生活甜如蜜。”近日,在参观“壮丽20年·奋斗新时代”运城设市20周年成就展的市民李芳说。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刘静是运城理想学校的教师。她说:“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教学设施很简陋,书桌、板凳用起来也是摇摇晃晃的,很不稳定。由于当时师资力量缺乏,老师可能身兼数职。我担任教师后明显感受到,学校不断改进教学设备,为教师教、学生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等设备的使用,使得老师上课得心应手,学生学习积极性增高。除此之外,学校还聘请更加专业的教师,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投入越来越大。就我们学校而言,现在所有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一年比一年先进。”乡村教师李俭告诉记者,近几年,乡村学校硬件有了质的飞跃,教师素质也越来越高。十几年前在城市学校中,本科学历的都不多,现在乡村学校教师中不少都是研究生。更主要的是,学校特别注重教师培训,师资力量整体都有了显著提高。(运城日报 孙雄)
山西路桥:党建引领 建好“四好农村路”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党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实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基点,全面提高党建质量和党建引领发展水平,为打造“国内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施工现代化企业集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万 山西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山西省统计局向社会通报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受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