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书写新时代山西小康篇章

——央媒“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2020年07月24日07:37  来源:山西日报
 

仲夏,群山叠翠,生机盎然。

7月15日至19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中国日报等16家中央媒体走进山西,将笔端、镜头、话筒对准山西,探寻山西人民阔步奔小康路上的生动故事,纷纷点赞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

截至目前,中央主要媒体推出各类融媒体报道320篇、图片千余幅,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共发布、转发相关信息6400余条,总点击量近1.1亿。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阅读量35万,求是网《金太谷挑起了金扁担》等单篇报道阅读量突破1千万,转型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等关键词频频刷屏,形成中央媒体宣传山西的舆论热度。

脱贫攻坚步伐铿锵有力

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连日来,中央媒体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多角度展示山西人民用双手奋力脱贫的过程,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

7月15日,中央媒体来到天镇县三十里铺村,开启主题采访活动。

天镇县是我省的深度贫困县,根据自身特点,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子,打造出走俏京津、享誉全国的“天镇保姆”劳务品牌,做到“一人走出去,全家能致富”。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中国日报的刘玉坤对记者说:“山西的技能提升工程,不仅仅让贫困群众赚到了更多的钱,还改变了他们的思维,使更多的女性走出小山村,走向更大的世界。”

时值七月,大同市云州区的有机旱作黄花种植基地里,如期迎来黄花菜采摘季。凌晨4时,连片的黄花地中就有农户忙碌的身影。“小黄花大产业”,去年,黄花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户均收入1万多元,使200多个贫困农户家庭脱贫。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基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张说地高兴地说:“山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产业脱贫示范村和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我要用声音把山西的精彩脱贫故事传给世界。”

7月18日,中央媒体来到位于太行山上的平顺县,青羊镇绿色有机中药材封闭示范区种有党参、柴胡、黄芩、连翘等中药材3200亩,覆盖附近8个行政村的1643户4754口人,受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609户1715口人。

“采访中,我看到山西的贫困县都制定了产业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林果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和光伏产业等,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山西脱贫攻坚成色足、质量高。”求是杂志的梁佩韵对我省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农民日报的王小川说:“作为一名‘三农’记者,常年关注农业农村农民,这次来到山西,看了山西药茶、杂粮等各类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真切地感受到在推进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进程中,山西做到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运用科技手段、坚持市场途径,为农民想办法找出路,在三晋大地谱写了一首首利农惠农助农的时代之歌。”

转型综改招牌越擦越亮

我省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转型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自然也是中央媒体挖掘新闻的焦点。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由太原、晋中8个产学研园区整合而成,向南、向北建立扩展区,总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转型综改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7月19日,中央媒体来到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采访我省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的情况。“一网通办”办事流程和效率让中新网记者卞立群感慨不已:“服务中心的一些办事流程,走在了国内前列,很多手续不用再东奔西跑,在网上就可以全部办下来,我觉得这一点对各地都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网信产业的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该公司的山西智能制造基地,仅用4个月时间就在太原中北高新区建成投入生产。

采访间隙,科技日报的崔爽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山西,距离上次已经十年,通过几天的采访,我觉得山西产业升级转型有成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有决心。我对山西未来充满信心。”

转型发展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成了社会各方的大合唱。中科潞安深紫外LED芯片项目,依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长治市、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潞安集团三方联合打造。

7月18日,光明日报韩业庭听了企业负责人的介绍,高兴地说:“来过山西很多次,每一次都会发现新变化。这次感觉最大的变化是转型发展的企业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转型发展脉搏的跃动,转型已是山西发展的生动注脚。”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同时生产轨道交通用车轮、车轴、齿轮箱及轮对的企业。

“真没想到,这家企业掌握着高速、重载、大功率牵引机车、城市轨道交通用各种轮轴及齿轮箱的核心技术,为全国一半以上高铁动车提供辗钢车轮,我给山西转型发展的闯劲和干劲点赞。”经济日报社记者梁婧参观了企业的生产线后,发出了这样的评价。

“今年全国‘两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视察,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人民日报记者董丝雨说,“通过5天的调研采访,我真切地感受到山西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坚信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山西定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生态建设答卷亮丽动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在“发展绿、巩固绿、提升绿、依靠绿、享受绿”上做文章,越来越多的群众因绿脱贫致富,走上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山川增绿人增收。岢岚县曾是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定贫困县。该县坚持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通过特色林产业、合作社劳务、打造沙棘产业链等生态扶贫措施,全县有1/3的贫困人口实现了有活干、有钱赚。

梁婧说:“参加这次主题采访活动,看到山西的山绿了,老百姓口袋鼓了,我打心眼里高兴。感触最深的是山西人身上都有一股敢闯敢拼的干劲儿,山西各地蹚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之路。”

位于晋蒙交界的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上,70多年来,历任领导班子带领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治沙造林,像“愚公移山”一样,一代接一代地植树造林,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

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故事感染着每一位记者。中国青年报的张敏说:“今非昔比,右玉已从逃离之地变成人们心目中独具塞外风光的旅游胜地,来右玉呼吸绿色空气、享受绿色生态开始为广大游客所向往,带动广大群众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致富之路。”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位于太原市的西北角,曾是一个企业矿渣和城市废弃物堆积而成的垃圾场。近年来,太原市先后投资1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张俊平等一批老党员老军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绿化、美化中,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公园被评为AAA级景区。

谈起山西生态环境的变化,中国妇女报的徐旭这样说:“这次来到山西采访,打破了过去对山西煤老板多矿老板多、环境差的刻板印象。如今的山西变绿了变美了,从被采访者喜悦的表情、开心的讲述中,感受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记者李全宏)

(责编: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