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七夕节当日,在和顺县牛郎织女之乡举办的汉式集体婚礼现场。
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节。
一大早,位于和顺县牛郎织女景区的松烟镇南天池村附近的道路上,就有十里八乡的人从不同的方向陆陆续续地向南天池村聚集,开着车的、骑着摩托车的、走着的,老老少少,不急不慌。站在高处望,场面很是热闹。
上午10时多,南天池村后面的山间小道上,一支擎着锦旗、举着华盖的队伍徐徐而来。第十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暨“全民休闲避暑旅游月”活动之一、牛郎故里民俗文化展示之民间祭拜牛郎织女活动正式开始。
只见77名祭拜人身穿色彩鲜艳的汉服,手里托着盛有各种吃食、农副产品的供盘,沿山路吹吹打打地来到村前的牛郎织女祭祀堂,放完鞭炮,在牌位前认真地行礼、上供、祭拜,然后由主祭读祭文,整个过程严肃、虔诚,一丝不苟,持续时间约40分钟。众多围观群众也随着祭祀的队伍一起默默地行礼祭拜,甚是壮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神话爱情传说是“七夕节”的来源,而这一传说的滋养孕育地就在和顺县。
牛郎织女文化传承人、南天池村民冯三介绍:“和顺县的牛郎峪村和南天池村至今还有牛郎洞、金牛洞、南天门、喜鹊山、天河池等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古地名。南天池村一带的村民们仍保留着‘看天’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在院中南边摆上桌子或案板,供放毛豆、玉米和蒸馍,以祈求爱情美满、生活甜蜜。”
正是因为孕育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2006年,和顺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和顺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当日下午4时,来自全国各地的9对新人,在牛郎织女传说的诞生地——南天池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式集体婚礼。在古朴简约庄重的仪式中,身着红色汉服的新人,遵循周礼婚制,依次行沃盥礼、同牢礼、合卺礼、解缨礼、结发礼、执手礼,喜结连理。在原汁原味的汉式婚礼中感受古老的传统文化,许下百年婚约。
作为参与集体婚礼的新人,90后朱亚说:“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是我心中的爱情圣地。七夕节,在这里参加汉式集体婚礼,庄重俭朴,又别具特色,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近年来,和顺县以“牛郎织女文化”为龙头,以南天池为中心、鹊桥文化园为支撑、太行民俗文化活动为主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线路和辐射周边的旅游经济圈。
8月17日,第十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暨“全民休闲避暑旅游月”活动启幕,其间,和顺县将组织第五届太行山森林旅游健身步道徒步大赛、牛郎故里民俗文化展示、“唱响爱情和顺,七夕和顺相会”主题晚会等11项活动。
和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瑞军表示,和顺县将抓住全省做优“三大旅游板块”这一机遇,打造好“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品牌,弘扬和传承七夕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交流,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记者苗武军 白续宏 文/图)
山西路桥:党建引领 建好“四好农村路”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党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实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基点,全面提高党建质量和党建引领发展水平,为打造“国内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施工现代化企业集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万 山西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山西省统计局向社会通报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受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