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发区为主引擎,以“六新”为方向,以创新为抓手,以“四治”为核心,太原转型之路天宽地阔,风鹏正举——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太原路径

2020年09月01日07:28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综改示范区全力打造“2+9”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聚发展新动能新势能。栗群摄

8月26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太原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油画,在记者手机里迅速刷屏。蓝天白云、绿树花影、山河湖景而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太原人的朋友圈里,满屏自豪。

太原,三山环抱,一水中分,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城市有颜值更有实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指导、亲自推动的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金光大道,太原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转型发展本质上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坚定“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战略定力,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毅然扛起省会担当,广泛凝聚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奋力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探索】以开发区为主引擎,“三道”并进,努力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开发区是改革创新的前沿、先行先试的热土、追梦圆梦的舞台。

今年7月,省城某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原主任、52岁的张玢玢入职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门前的道路原名经北街,现已更名为锦波街。“这是政府对企业的信心。人源胶原蛋白已被国家列为5种新材料之一,产业前景极为广阔。”张玢玢对自己的选择很有信心。

2017年2月揭牌成立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整合了太原市、晋中市两市的8个产学研园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引擎。

太原市把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主引擎,构建以综改示范区为龙头,以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徐经济开发区、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为四翼的发展格局。

3年多来,综改示范区对表中央,对标先进,对接国际,积极探索实施了上百项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全国先进的制度性成果,4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7年11月,该区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称号。2019年,太原经开区在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由2018年的第99位上升到第31位,太原高新区在169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由2018年的第106位上升到第96位。

今年以来,综改示范区持续开展项目“三个一批”活动,太原片区132个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总投资1084亿元;101个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561亿元;43个项目投产,总投资123亿元。合成生物、电子信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物流、绿色建材、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等“2+9”千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由此放眼太原更广阔的区域——

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智能云”工厂从开工到建成投产用时不到4个月,成为中国长城签约最快、落地最快的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工厂一期总投资7.5亿元,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达到90%,年产国产计算机整机将达100万台套。未来将建成大数据产业园,智能制造中心、芯片研发中心、生态适配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和军民融合中心的“一园五中心”信创产业集聚区,为太原市信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传统焦化产业大县——清徐县,有近20年生产历史的亚鑫集团子公司——港源焦化60万吨的焦炉今年4月11日关停,在场的工作人员有不舍,更有期待。由清徐县美锦、梗阳、亚鑫3个民营企业共同承建的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占地面积7674亩、总投资300亿元,以建设全国规模最大、品质优良、效益最佳的“氢都、碳谷”和“溶剂之城”为目标,项目首尾相连,产业链全循环,实现传统煤焦化向现代煤化工的转变。目前,园区正以10月底投产达标为目标,倒排工期,全力打造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园。

历经百转千回,才能奔腾入海。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太原市咬定转型不松劲,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在“率先”上抢先机,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

【布局】以“六新”为方向,改造老锅灶,支起新锅灶,新老锅灶都要做出新饭来

“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建址太原的有11项。依托自然禀赋和现实产业基础,太原成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站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门槛上,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太原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正确处理“老饭碗”与“新饭碗”关系,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7月29日,太原市“我为转型发展做贡献”演讲比赛现场,山西大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石玉珍深情讲述了一段突破圆珠笔笔头关键技术的故事,夺得了当场比赛的一等奖。

2017年,太钢集团组织科研攻关,终于研发出了用来制造笔头的钢材——笔尖钢,实现了笔头制造原材料的国产化、本土化。如何把笔尖钢加工成笔头?大众集团决定蹚一蹚。

注册成立控投子公司、从瑞士引进一台24工位机,凭借几十年积累形成的精密仪器加工产业基础和一批能工巧匠,大众集团终于一举攻克了制笔关键技术。目前,这台机器在24小时连续工作下可以实现日产16万粒合格笔头生产能力,笔头润滑度为0.16,达到了国际高端笔水平!

聚焦“六新”,勇于先行。作为全国首批50个5G商用城市之一,太原市在二青会上实现了国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首次5G应用,搭建了全省首个煤机行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上半年,累计开通5G基站3944座,5G终端用户达26万,5G网络建设速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聚焦“六新”,改造老锅灶,支起新锅灶,都要做出新饭来!

锦波生物十余年来只原创、不追随,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联手,专心致力于功能蛋白基础研究与产业化。2018年,在国际首次解析了人源Ⅲ型胶原蛋白中央功能区域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随着锦波人源胶原蛋白工业化技改产业园的投产达效,不仅将形成完整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研发、生产、销售国际化全产业链,而且随着更多型别的人源胶原蛋白成功开发,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胶原蛋白产业基地。目前,产业园钢结构厂房主体基本完成,年内将完成基建,明年9月投入试生产。

山西电机厂创新“YE4系列超超高效电机”技术,推动传统机械制造高端转型;百度山西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吸纳数据标注企业35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是国内人员和产值规模最大的单体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山西大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技术水平已达国际水平,小功率段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正在谋划建设省级激光工程研究院,吸引带动下游产业发展……

“六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太原市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蹄疾而步稳。

【求新】以创新为抓手,实施“人才”“科技”新政,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太原市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面对创新主体偏少、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如何突围?太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康建斌介绍,近年来,市委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兴市战略,连续3年每年拿出1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和1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用于人才事业,努力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018年,山西学子边佩鲜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定向选调回到太原,入职太原市工信局,2019年9月挂职杏花岭区大东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已申领到了每月3000元的生活补贴,以及一部分学费补贴。她告诉记者:“补贴政策很给力、很暖心,我要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太原市迁入各类人才及家属近7万人。

聚焦创新不散光,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太原围绕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企业培育等打出组合拳:

加大科创平台扶持力度。对国家、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政府将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的补助。对设立的院士工作站给予100万元的建站补助;对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给予50万元的建站补助;对国家、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补助。对创新转型、深化改革先进团队,每年予以最高1000万元支持。

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和结果进行奖励补贴。对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万元(含)以上且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4%(含)以上的企业,按其研究开发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200万元;对研发试制填补国内空白重大新产品的企业,按该产品近3年研发开发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300万元。

引进外部创新力量。积极推动院地合作,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英国牛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建立了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暨计算科学产业基地、西电综改区大数据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基地和平台,推动了一批与转型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创新研究。如,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晋华炉实现了水煤浆气化炉结构创新和旧炉改造两个全球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太原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616家,较上年增长67%,是2017年的3倍,占全省比重65%,年均增速60%,在中部省会城市位列第一。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逐梦】以“四治”为核心,践行“两山”理念,提亮“全面小康”成色,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想不到太原的空气、太原的环境、太原的绿化、太原人居如此之好。”日前,履新4个月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段话广为流传,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看今日之太原,三山秀丽、汾河旖旎,绿色葱郁,盛开在大街小巷的玫瑰花、月季花,为城市平添了浪漫气质。

然而,山西晋峰供热公司董事长张俊平刚上西山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公司认养的玉泉山因采矿形成的山体破坏面有200多处,采矿废弃物及各类垃圾存量达2000多万立方米,乔灌木覆盖率不足20%。

用电锤打一个树坑至少要花3个小时,肥料、树苗须手托肩扛才能运上山……在矸石山上种树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把荒山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张俊平十多年来与山为伴,义无反顾,累计投入10亿余元,硬是把玉泉山变成了每年接待百万人次游客的热门景点。2019年,张俊平被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发生巨变的又岂止是玉泉山?太原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市场化、多元化参与方式,出台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西山生态修复治理。目前,太原西山已经完成生态修复8万多亩,共建成17家城郊森林公园,总面积达20多万亩。

东山的沟沟梁梁也绿起来、美起来了。迎泽区董家庄村村委会与山西东林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森栖小镇,汇聚了音乐、露营等时尚元素,备受市民青睐。

今年6月22日,太原东山旅游公路竣工,与去年建成的西山旅游公路实现贯通。至此,总长229.5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闭合成环,串起了近百处景点,路在景中、景在路中,美不胜收。

更令太原市民感到惬意的是:全长33公里的城区段汾河景区水质退出劣V类,绿色丛丛,鸟语清脆;九条边山支流经过治理,新增快速路184公里,新建绿色景观带250万平方米,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晋阳湖华丽蝶变,“城市客厅”绽放新颜,跻身城市新的经济中心……

看今日之太原,地上地下并进、面子里子并重,打造城市有机更新的“太原样板”;以文明城市创建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文化传承涵养城市精神气质,提亮“全面小康”的成色。

杏花岭区桃园一巷南二条9号院老年人居多,经有关部门勘测,有两个单元具备加装电梯条件,如今已全部完工,居民们不再为上下楼犯愁。目前,老军营、漪汾苑等272个老旧小区改造已进场施工,今年将完成348个,涉及总户数9.6万户,太原市老旧片区提质改造跑出了加速度。

钟楼街片区改造,重塑千年古街往日繁华,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五一广场改造,彰显城市厚重的英雄历史和红色记忆,打造文化太原的新坐标;建设双塔公园、狄仁杰文化公园,开放太原古县城、太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留住文化基因,重塑城市记忆,太原亮出了大手笔。

“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定是可期可待!(记者杨彧)

(责编: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