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丨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2020年05月12日23:49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初夏的大同,風輕雲淡,碧空如洗。

5月11日傍晚時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習近平說,雲岡石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這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敦煌莫高窟,自那時起,我就盼著總書記能來看看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沒想到,今天下午,總書記就真的來到雲岡石窟,實地考察這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張焯平復了一下心情,開始回想給總書記介紹雲岡石窟的情景:“總書記非常認真地聽我講解,不時提出問題,有涉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宗教知識性問題,還有雲岡的保護問題,這些問題讓我感到,總書記對雲岡高度關注。”

 

雲岡石窟規模恢宏,一件件雕塑藝術精湛,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習近平仔細察看雕塑、壁畫,詳細詢問石窟開鑿歷史、藝術風格、文物保護等情況。

張焯說,“第2、6窟講解的時間最長。這兩個洞窟是雲岡最精華的洞窟,也是保存比較完整的洞窟,裡面有大量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內容,總書記看得非常認真,並且肯定了雲岡石窟的藝術價值。”

第6窟是一個中心塔柱式洞窟,窟形為平頂方形,平面呈回字狀,其中心塔柱呈四方形。塔高15米,分上下兩層,下層約高10米,上層約高5米,比例勻稱,一層重龕楣裝飾,窟頂外圍雕一周飛天,內設方格。這種形制出現,有接受西域與河西諸石窟影響的原因,而這種成果又對以后中國各地中心塔柱式洞窟產生較深的影響。

“總書記對雲岡石窟的保護工作非常了解。”擔任解說的雲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崔曉霞已經在雲岡石窟工作了20多年,親眼見証了雲岡石窟的保護歷程。

“為了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雲岡石窟研究院近年採用的激光掃描和3D打印技術,通過數字化建模的改造,等比例復制了第3窟、第12窟、第18窟,實現了可拆裝、可運輸,隨時可移動行走的雲岡石窟,便於拿到各地去展覽。”崔曉霞說,“當聽到這個月月底要在浙江大學進行首展時,總書記表示肯定。”

總書記強調,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當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來雲岡石窟旅游的游客也逐漸多了起來。

“慈祥,和藹可親。”家住大同平城區的退休職工李菊朝,做夢都沒想到一家7口在家門口出游的時候能見到總書記。李菊朝說,“總書記關切地詢問我們從哪裡來,孩子是否還在上網課。叮囑大家雖然疫情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還是要把防護措施做到位。”

“那不是總書記嗎?習大大好!”在第8窟前,正在聽導游講解的大同市文化藝術學校青年音樂教師牛慧楠和同伴看到總書記后,激動地大聲問好。

“太不可思議了!無比興奮!”牛慧楠說,大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需要大批藝術人才實現文化興市。我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囑托,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奮斗,不負韶華,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張焯說,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不辱使命,不斷提高雲岡研究的國際化水平,繼續加強對雲岡石窟的精細化保護。

文字:劉鑫焱 桑莉媛

攝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 謝環馳 劉彬

編輯:喬棟 常慧忠 焦搏文

審稿:胡健 杜尚澤

統籌:王一彪

相關鏈接:

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丨“在汾河干保潔挺自豪”

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丨“創新是山西轉型綜改的抓手”

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 | 大同雲州:小黃花大希望

(責編:趙芳、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