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太原市萬柏林區小井峪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明亮整潔的環境,再配上“家”的Logo,讓退役軍人頓生歸屬感。
“我們以楓橋經驗為工作標准,開拓新思路,努力搭建連接退役軍人的連心橋、暖心橋。”8月21日,該站站長張林梅說道,自2019年7月建站至今,共入戶走訪慰問雙擁對象1468人。
小井峪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大廳
據介紹,小井峪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依托退役軍人文化和地區資源優勢,規范化打造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老兵之家、雙擁共建室、談心談話室、檔案歸存室、雙擁文化走廊等場所,佔地130平米。同時整合街道文體活動室、馬克思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陣地資源,實現了退役軍人共享資源400平米建設。
滿腔熱忱為退役軍人服務,是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的責任所在。小井峪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只是太原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太原市、縣、鄉、村四級建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1627個,組建率達到100%,為退役軍人暢通服務“最后一公裡”。
老兵子女未成年人活動室
為推進全市創建“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工作,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8月18日—21日,太原市在山西率先以“一會一訓一觀摩”的形式,下探縣(區)、鄉(街)“兩級”,分兩期舉辦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重點工作業務培訓暨現場觀摩會,推動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標准化建設全覆蓋。
太原市各縣(市、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及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主任,鄉鎮(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負責人共146人參加此次現場觀摩暨工作推進會。
本次會議是面向全市117家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的工作部署推進會、業務素質能力培訓會、現場實操觀摩會,是一次覆蓋全員、輻射全市、聚焦一線的綜合性工作推進會。
業務技能培訓主要針對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人員來自“五湖四海”,新手多、政策理論、業務不熟、工作能力較弱等問題,堅持基層導向、突出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課題,從基層一線開展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入手設計培訓課程,從就業創業扶持、信訪接待、幫扶解困、走訪慰問、權益維護等服務中心(站)的基本職能入手,為廣大基層工作者理思路、舉實例、講方法。
同時,還編撰了《太原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規范建設與工作運行指導手冊(試行)》匯集政策法規、工作流程、任務清單、表格范本,讓廣大基層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者聽得懂、學得會、用得著,第一次系統化、全方位指導基層各項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幫助他們補齊素質能力上的“短板”,使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全面提升,知識視野空前開闊。
小店區塢城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介紹相關工作
在現場觀摩活動中,參訓學員對全市5個具有特色的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點,以“5+5”的形式高度濃縮實戰經驗進行現場觀摩教學,講規范運行、講特色亮點,促進“硬件”“軟件”雙提升。
老軍營退役軍人服務站的“退役軍人事務代理人制度”集各方力量解決退役軍人困難﹔省軍區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六到位、三滿意”工作法真正為退役軍人排憂解難﹔塢城街辦退役軍人服務站以“三個抓好”引領志願服務充分調動退役軍人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匯豐街道槐園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率先探索“百呼百應百幫”智能系統開展精准幫扶,讓信息多跑路,讓服務對象少跑腿﹔小井峪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以“四心”工作法注重發揮優秀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打造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站。
“在看、聽、比中進一步啟迪了思想、開闊了視野、明晰了方向,對全面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創建工作進一步理清了思路、堅定了信心、鼓舞了干勁。"參訓學員紛紛表示收獲滿滿。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