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激勵我省廣大干部群眾——

共同守護好綠水青山

2020年09月01日07:24  來源:山西日報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提出殷切期望,並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涵養區建設,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共同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我省廣大干部群眾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再接再厲,為我省生態環境改善作出新貢獻。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我省共有水庫608座,其中大型水庫9座,中小型水庫599座,在防洪保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工農業生產、城市供水和生態改善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極大地鼓舞了我省廣大水利干部職工的信心。山西作為‘華北水塔’,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幾代水利人的艱苦奮斗,興建了一大批水庫工程,不僅有效防御了水患災害,更有效保障了下游京津冀地區的防洪安全。”省水利廳副廳長王兵說,“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落實‘五水綜改’總體部署,進一步強化水庫安全運行管理,加快推進水庫安全鑒定、除險加固、標准化建設等工作,理順管理體制機制,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和老百姓的美麗家園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

正在縣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現場檢查工作的靜樂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昕表示:“靜樂縣地處汾河上游,生態區位十分重要。近年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荒山增綠與群眾增收有機結合,把治窮致富和區域性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優化創新生態治理體制和機制,拓展綠色發展的途徑和辦法,建成慶魯溝、黃金山和風神山等生態工程,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2.41%。下一步,我們將全面高質量完成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試點項目,把汾河上游靜樂段42公裡兩側建成綠色生態長廊,把靜樂全域建成母親河生態搖籃和綠色水塔,成為涵養水源、淨化水質、造福三晉人民的美好境地。”

十萬三晉兒女用小平車筑起的汾河水庫,作為山西最大的地表飲用水水源地,建成以來,在防洪、灌溉、工業及城市供水、發電、養殖、生態等方面發揮了顯著效益,為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讓我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省汾河水庫管理局黨委書記安巍說,“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人工水中填黃土均質壩,汾河水庫從1961年建成以來,樞紐工程始終保持良好工作狀態,通過蓄泄調節、消減洪峰,有效減輕了下游太原、晉中、臨汾和運城4個市18個縣(市、區)的防洪壓力。水庫建成60年來,每天為太原市呼延水廠供水超過26萬-30萬m³,為太原一電廠、太鋼集團和古交市等工業供水累計12.2億m³,為農業和汾河生態供水146.80億m³﹔特別是2017年以來,累計生態供水量達11.39億m³,保障了下游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今后我們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汾河水庫,著力加強水源地保護,科學合理調度,為建設美麗山西作出新貢獻。”

加強生態涵養區建設,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婁煩縣是太原市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婁煩肩負著守護太原水源地的重任,多年來,婁煩縣治山、治水、治氣、治城綜合施策,實現了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零排放和循環利用。同時合理調整水源保護區,實施庫區生態補償,全流域治理水污染,全縣城實施垃圾不落地,全婁煩縣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汾河水庫出口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Ⅱ類水質。下一步,我們將在汾河流域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再建2個人工濕地水質改善工程和3個污水處理廠,汾河流域生態環境將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改善。同時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和旅游業,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婁煩分局局長郝巨山說。

“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讓我們深受感動。在工程建設中,我省以打造京津冀生態屏障區為目標,在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漳河源頭及沿線建設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護岸林和防風固沙林。近年來,這一區域已經成為我省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綠色發展樣板區,太行山區林草覆蓋度不斷提高,森林的涵養水源、淨化空氣,防風固沙、除塵降噪功能不斷加強。我們將繼續努力,在太行山區打造更多綠水青山,最大限度為實現生態美、百姓富作出新貢獻。”省造林局太行山綠化工程科科長劉煒說。

管涔山是汾河的發源地。“近年來,我們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護和培育聯動實施,綠化和彩化同步推進,林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涵養水源功能明顯增強,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管涔林局黨委書記、局長常志勇表示,“今后,我們將以建設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水源涵養林區為目標,主動融入汾河上游生態一體化修復體系,夯實基礎、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全力保護好母親河源頭的青山綠水,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彰顯華北水塔新形象。”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發揮好山好水的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中,提到要健全生態補償機制,這對我們的工作是一種激勵。”呂梁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秦勇勇說,“生態補償機制連接著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是解決社會公平、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強化生態保護責任的主要舉措。我們自然資源部門正在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抓手,按照‘誰佔用、誰付費’‘誰受益、誰付費’‘誰破壞、誰補償’的原則,研究國土空間中各類生態空間、各類自然保護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功能價值評估核算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資源動態監測評估體系,研究制定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標准,為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補償提供科學依據。”

位於朔州市平魯區井坪鎮的大梁水庫,是引黃工程北干線上最大的調節水庫,建成蓄水后向下游朔州、大同供水,並全年向平魯不間斷供水。“大梁水庫是一級水源地保護區,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水庫四周巡查,保証水庫的水質和安全是我的責任。”水庫運行人員康振業說,“2011年以前,平魯區生活用水都是早中晚定時供應,那時候家家安裝加壓泵、儲水箱。大梁水庫建成以后,我們24小時供水,家裡的儲水箱都換成了熱水器!現在,平魯區的老百姓都有保護水庫的自覺性,水庫周邊的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每年都有天鵝、野鴨飛來停留。”

關河水庫位於武鄉縣城東的關河峽口處,以防洪、灌溉為主。水庫旁的下關村以農家樂餐飲服務業為支柱產業,村民張海波說:“我一直生活在關河水庫旁,以前村裡人都是垃圾隨便倒,這些年,隨著保護環境意識的增強,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游人到水庫玩都來我們村吃農家飯。我現在也開了農家樂飯店,每到節假日都忙不過來,大家保護水庫的意識越來越強了,因為都知道好山好水才能帶來好生活!”(記者范珍 張麗媛 李全宏)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