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曲:從“賣苦力”到“拼技能”助力精准扶貧

2020年09月03日16:10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培訓13603人,轉移就業8170人,轉移就業率達到60%以上。人均增收27000余元,最高可達50000余元。其中,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7583人,轉移就業4193人,簽訂就業協議1313人。”9月3日,從河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

近年來,河曲縣委、縣政府把提升技能、促進就業作為精准扶貧的有力抓手,確立了“培訓與群眾就業相統一,與群眾增收相統一,與市場需求相統一,與‘智志同扶’相統一”的“四統一”理念,積極培育“河曲大廚”“河曲裁縫”“手工編織”等勞務品牌,走出了一條培訓就業新路子,實現了從“賣苦力”到“拼技能”的根本轉變,形成了“培訓—持証—就業—增收”的良性循環。

針對性培訓是提升技能的唯一途徑,也是打造勞務品牌、實現就業增收的極為重要的基礎工作,河曲縣在技能培訓上做好“結合”文章。

在培訓科目上,實行市場需求與個人意願相結合。以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為目標,培訓前,對市場用人需求和勞動力培訓意願進行認真摸底, 研究制定了服裝加工、手工編織、中餐烹飪、月嫂保姆、物業管理、民歌二人台表演以及養殖、果樹栽培等15個培訓科目,並以此為主科目實施培訓。

在培訓形式上,實行集中辦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針對貧困勞動力實際狀況、人員分布狀況和培訓科目所需設備等情況,對以轉移就業為目標的專業技能培訓,召集回來,集中辦班培訓;對以促進增產增收為目標的農業技術培訓,深入鄉村,送教下鄉,分散辦班培訓。2016年以來,共集中辦班81期3670人,分散辦班142期,9933人。

在培訓時間上,實行短期培訓與中長期培訓相結合。技術簡單、容易掌握、一學就會的,安排最短時間,比如,種植、養殖、林業、水利等一系列技術,安排了5天的培訓時間;隨著難度的增大,安排的培訓時間逐步延長,力爭使參訓學員學有所得,真正掌握一門技術。

與此同時,河曲縣把培訓效果放在第一位,認真搞好集中培訓,同時,對基礎差、領悟能力較弱的學員,進行個別輔導。

文筆鎮南園村賀奶秀是城中村的貧困戶,由於無基礎、年齡大,學起來比較吃力,所以培訓班對她開了“小灶”,進行了一對一輔導,最終成為優秀學員,並被江蘇祥鼎祥服裝公司聘用,月平均收入達到2000余元。

資格証書是檢驗學員學習成果的主要依據,也是學員結業后邁進就業門檻的“准入証”。為此,河曲縣積極提供持証服務,在學員取得培訓合格証書的同時,積極組織考核鑒定,並全額補貼鑒定費用,幫助學員領取職業資格証書、專項能力証書。2016年以來,共有5536人取得了全民技能提升培訓合格証書,4905名學員取得了職業技能初級証書,1078名學員取得了中級証書。

為了擴大就業增收,該縣積極對接企業,並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採取多種手段,開展就業服務。

如何實現勞動力有序轉移?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河曲縣根據本地市場用工需求,以餐飲、服裝加工、手工編織為重點,傾力打造特色勞務品牌。

“六六”“八八”席及開河魚、咸肉碗托、鮮榨油糕是地方特色的河曲美食。河曲縣以此為基礎,舉辦了地方菜制作、中式烹調、中式面點等為主要培訓內容的廚師培訓班,培養了一批有地方特色廚藝的大廚,著力發展地方特色餐飲,構建地方餐飲文化,打造“河曲大廚”品牌,帶動更多勞動力就業。2016年以來,共培訓廚師4445名,有3426名學員取得了廚師初級証書,35人取得了中級証書。31人自己創業,開辦了“河曲大廚”餐館,728人在本縣餐飲業就業,260人到外地飯店就業。

針對一些婦女勞動力不便外出、不願外出的實際,河曲縣先后引進江蘇祥鼎祥服裝加工有限公司、太原龍聖隆服裝加工廠、浙江金領實業有限公司三家服裝加工企業,並開展服裝加工培訓,打造“河曲裁縫”品牌,滿足了企業的用工需求,實現了勞動力的就業增收。2016年以來,共培訓“河曲裁縫”774人,除少數學員因個人原因不能就業外,其余學員全部就業。

除此之外,該縣引進山西納英杰再就業手工編制公司,並開展手工編織培訓,著力打造“河曲編織”品牌。截至目前,共培訓手工編織1323人,手工編織車間吸納156人,承接訂單居家生產820人,輻射帶動2300余人(趙喜林)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