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生命線 走上幸福路

 ——興縣瓦塘鎮交通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2020年09月17日11:32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這條路(瓦裴公路)真是一條救命的路啊。”這是興縣瓦塘鎮任家灣村民任志勇今年常說的一句話。

老人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今年已經85歲高齡,親眼見証了這塊土地的諸多變化。今年清明節前后,女兒從太原回來探親,在村裡住了一星期,突然心臟不舒服,被緊急送往縣醫院,由於送得及時,女兒轉危為安。這要是放到過去路不通的時候,從村裡要過七八道河,才能到鎮上坐車到縣裡,一定會耽誤病情,幸虧有了新修的公路,一路才能暢通無阻。

提到這些,老人的眼睛不由泛起淚花。

“為村裡的鄉親們做點事”

老人說的“瓦裴公路”是指興縣瓦塘鎮從瓦塘村到裴家川口村的一條新建鄉級公路,沿嵐漪河畔而建,過境8個行政村,其中有7個貧困村,涉及人口2971戶8906人。在過去,沿線村民出門隻能先繞山路去到鎮裡,然后搭車再去縣裡,出一趟門就要起個大早。惡劣的交通條件不僅嚴重制約著沿線村民的出行,更讓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遙遙無期,大家對這條公路已經期盼已久。

2018年10月16日,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協調爭取下,瓦裴公路建設正式啟動,困擾幾代人的難題將在新時代被破解。由於涉及拆遷征地,村民對於修路雖然支持,但面對征佔自家土地的時候又提出一萬個不理解的理由,讓征地工作遲遲打不開局面。在瓦塘鎮主要領導的帶領下,鎮村干部走村入戶與村民溝通交流,廣泛聽取村民意見、耐心說服教育,很多時候晚上十二點以后還在做村民的工作。經過一個多月早出晚歸、夜以繼日的努力,瓦塘村公路項目征地拆遷如期完成,為瓦裴公路征地拆遷順利完成做了良好的鋪墊。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沿線村民逐漸改變了征地時寸步不讓的態度,工程建設逐步加速。

公路的建設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75歲的高康全是縣交通部門的退休干部,為幫助項目建設,接受返聘到施工一線負責協調及技術監理指導,兩年來一直駐守在建設工地,雖然經常會因老百姓的不理解惹得臉紅脖子粗,但為了公路建設順利推進,他總是耐心地將各類問題圓滿解決,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稱贊。面對這些,老人很淡然地說,村裡的鄉親們不容易啊,就想為大家做點事!

“好日子才剛剛來,未來可期”

這些天,裴家川口村又迎來不少旅客,漁家飯店的老板裴俊偉正忙著招呼客人,全家都忙個不停。提到瓦裴公路帶給村裡的變化,他感受頗深。早些年,他一直在外打工,也沒積攢下多少錢。前幾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回村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農家飯店,但因為路不通,生意很不景氣。咬著牙堅持了六年,終於等到這條路修通了,飯店緊鄰著公路,生意一下好起來了。如今,他一邊打理生意,順便經營一些當地特產,收入比外出打工多,小日子越過越紅火,父母妻兒都在身邊,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村裡如今在打造旅游鄉村,沿黃公路也在旅游開發,好日子才剛剛來,未來可期啊!”

裴家川口村是當年的黃河古渡口,黃河到這裡水勢平緩,地形開闊,是天然的優良碼頭。明清時期,這裡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一片繁榮景象。盡管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和紅色文化底蘊,但裴家川口卻是一個純農業村,村民主要以務農為主,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是典型的貧困村。幾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裴家川口村民收入穩步增長,201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更是達到8500元。2019年,該村被確定為沿黃旅游示范村,是興縣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村。隨著瓦裴公路及沿黃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車,便捷的交通網絡將助力該村的美麗鄉村更好更快發展,不僅能實現鄉村旅游產業規模和效益進一步提升,還能帶動300余貧困人口從事旅游配套產業,帶動500余貧困人口增收,預計人均增加收入1萬元。

瓦塘鎮黨委書記王志輝認為,瓦裴公路的建成,不僅讓全鎮形成了互通、便利、高效的交通網絡格局,也徹底解決了公路沿線村民的出行難問題,促進村民脫貧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破零,助推全鎮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真是趕上了好時代”

暢通的道路讓沿線各村農業產業大大收益,各類土特產、農副產品都能更加便捷的運送出去。在任家灣村,貧困戶任增茂的養蜂基地今年產量極高,在往年,受交通制約,上好的棗花蜜都賣不上好價錢,如今,任增茂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將產品賣出瓦塘、賣到縣城,極大地增加了他脫貧致富的信心。在裴家灣村,村集體合作社成立的傳統釀造醋已經完成前期工作,生產車間已經初具規模,不久之后將正式運營……

道路通,人心順。

前不久,在陝西師范大學讀書的辛志霞趁著暑期從縣城回老家看爺爺奶奶,提起之前在山裡的牛家窪村,懸崖、碎石、缺水是姑娘最深刻的印象,想洗個頭都不方便,就盼著能有一條好走的路。如今村裡易地搬遷到山下公路邊,房子寬敞了,還裝上了自來水。望著家鄉的風景,姑娘連連按下快門,要把這些瞬間轉發給同學們看。

“這不僅是救命的路,更是回家的路。”據任志勇老人講,他的12個孫子外甥都在外邊上班上學,小時候每年孩子們假期剛好遇到封河、開河、雨季,交通不便、生活也不便,眼巴巴地盼著孩子們回來,又不希望他們回來受苦。現在路通了,兒孫也經常回來,就想著自己要好好多活幾年,共享天倫之樂。

這條路凝聚了三代人的夢想。老人說:沒想到呀,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路修通,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劉憲芳)

(責編:趙芳、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