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臨汾9月22日電(張婷婷)秋分時節,9月22日,2020第三屆堯都民間祭拜堯帝大典在臨汾堯都區堯帝陵景區國祖殿祭祀廣場舉行。上午9時50分,全體肅立,開啟聖門。緊接著擊鼓4通,鳴鐘9響,寓意九州同祭,四海膜拜。
樂舞告祭環節為整個祭拜堯帝大典的高潮部分,以贊頌堯帝生前業績與后世對華夏民族影響為主,集樂、歌、舞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由《雲集神都》《觀象授時》《和諧同心》《萬流景仰》四個篇章構成,表現堯帝以文德治天下、造福萬世的高天厚德。
本次祭拜活動由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山西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三晉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
幾千年來,華夏子民敬仰堯帝,祭祀活動經久不衰。據史料記載,從西晉開始,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在堯的出生地(臨汾市堯都區堯廟鎮伊村),民間自發舉行祭堯活動﹔自唐朝以來,每年正月初一在堯廟,清明節在堯帝陵舉行祭祀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據史書記載,帝堯,姓伊祁,名放勛,號陶唐氏,出生於古唐國(今山西臨汾堯都區),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相傳4300年前,帝堯定都平陽之后,開啟並推進了以農耕為主的古代文明,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欽定歷法,廣鑿水井,推廣農耕,用古朴的科學推動了人類進步﹔設立“誹謗木”“敢諫鼓”,實行禪讓,首開民主政治之先河﹔興辦教育,教化民眾,協和萬邦,后世將帝堯尊為民師帝范、文明始祖和中國國祖。
堯都堪稱“華表誕生地”“華人故鄉”,享有“五千年中華文明地標”美譽,遺存有豐富完整的堯文化旅游資源。在臨汾堯都區大陽鎮北郊村遺存有堯帝陵,世稱“神林”,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臨汾堯都區堯廟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堯廟,是為紀念古帝唐堯所建,是一座集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是中國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民間俗稱“三聖廟”。堯廟鎮伊村相傳是帝堯出生的地方,現存有帝堯古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堯都區著力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推進傳統文化與優質旅游資源融合發展,傾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形成了堯廟、堯陵、堯居、堯洞、堯城“五位一體”的文化旅游新品牌,成為了全省有位置、全國有影響的堯文化旅游目的地,“華夏第一都”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