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振興為首要任務,以農民增收為根本目標,以農村改革為關鍵一招,以鄉村治理為固本之策,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成就巡禮】書寫鄉村振興時代華章

2020年10月20日06:51  來源:山西日報
 

“基地以科技驅動農業資源,實現了農業資源與文化資源的融合發展。”10月12日,2020年中國鄉村振興(太谷)論壇現場觀摩活動走進山西農谷先正達現代種業示范基地,由生產設施現代化、生產作業標准化、生產管理數據化、生產流程工廠化生產的中高端食材令參會代表贊不絕口。山東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開春說,今后將組織專家隊伍來這裡“取經”。

“十三五”以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咬定硬任務、把牢基本盤,實施“特”“優”戰略,開新局、謀新篇,“三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鄉村振興步伐堅實有力。

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深做細

“今年我們這1萬畝小麥,率先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比去年畝均增收200公斤左右。”說起今年小麥新創的畝產高產紀錄,山西瑞德豐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現在依然很興奮。

“十三五”以來,我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糧食產量屢創新高。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省堅守耕地紅線,夏糧再次喜獲豐收,單產再創歷史新高。眼下,各地正在收獲秋糧。

現代農業實施“特”“優”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全省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山西農業從生產型向市場型、粗放型向集約型、家庭型向融合型、數量型向質量型、“靠山吃山型”向“兩山理論型”的“五個轉變”。

——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2017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2億元,制定有機旱作地方標准73項、集成旱作技術模式50項,在長治、晉中、朔州、忻州等4市15縣120個封閉示范片開展封閉示范,打造了一批“有機旱作+特色產業”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高位推進三大省級戰略和五大平台。2016年,我省提出把山西農谷、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運城水果出口平台作為省級三大戰略,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如今,山西農谷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和深化農村改革,正在全力打造山西現代農業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和農村改革先行區。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規模化養殖率達60%以上,區域內奶牛養殖量和奶產量佔全省的70%以上。“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干果”五大平台以品牌質量為引領,實施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全政策鏈扶持,輻射帶動山西特色農業產業的集聚、集群、集約發展。

——聚力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打響山西農業特色優勢牌。圍繞釀品、飲品、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中醫藥品,全力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千億產業。山西藥茶、山西小米、山西陳醋、山西高粱、山西蕎麥等一批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辨識度越來越高。

“聞著香,喝著更香,相信今后一定有廣闊的發展前景。”9月26日,在山西藥茶品鑒會上,太原市民丁凱在品嘗過連翹茶后連連稱贊。今年,我省藥茶產業大發展,培育藥茶加工企業和合作社200多家,正努力將山西藥茶打造成為中國第七大茶系。

農村改革全面深化

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推進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激發了農業農村活力。

——整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我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連續三年擴大試點范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實現了整省推進。“合作社從盤活有形資源和挖掘無形資產雙向發力,我們花塔村整合村南330畝閑置土地,恢復晉祠大米種植,建成了田園綜合體——稻田公園,走上了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花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何建平說起自己的村充滿驕傲。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45930個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股份制改革,累計向農民分紅5.05億元,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點培育。全省累計培訓以農業經理人、現代青年農場主和創業創新青年為代表的具有引領帶動能力的職業農民8800人,輪訓新型經營主體15萬人。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遍地開花。我省在全國率先頒布《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農業生產性服務指南》地方標准及《農業生產托管績效評價辦法》,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9年輻射托管服務面積1850萬畝,帶動87.6萬戶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我的合作社現在托管著周邊4萬余畝地,幫助大家年增收1500余萬元。力爭明年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完成10萬畝。”10月16日,新絳縣種糧大戶晁貞良說起自己的“土地托管事業”信心百倍。

——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我省深入開展特色產業發展,民生投入和扶貧攻堅力度持續加大,農業農村各領域改革不斷深化,為農民穩定增收提供了基礎和保障。2016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2017年我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30元,比上年增長10.7%。2018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比上年增長8.9%﹔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2019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90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8%。

今年上半年,我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採取促進就地就近就業、開發公益崗位、支持自主創業、設立未就業險等系列穩崗就業舉措,城鎮新增就業22.4萬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797元,同比增長3.1%。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增強

“以前我們村是刮風睜不開眼,下雨天車進不了村。現在可變了,村內道路兩側和房前屋后栽種著杏樹、桃樹、棗樹,還有金葉榆、垂頭榆等景觀樹木,美得像花園一樣,是遠近聞名的模范村,大家過得可舒心呢。”10月15日,朔州市朔城區賈庄鄉薛家店村黨支部書記趙海軍說起村裡的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十三五”以來,我省扎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治理,補齊農村發展短板,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增強。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目標基本完成。聚焦“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我省全力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率93.5%,因地制宜推廣改廁模式,2019年完成改廁47.58萬座。陽泉市平定縣白家掌村白秀堂高興地告訴記者:“改了廁所,干淨了、衛生了,冬天再也不用受凍了。”今年,我省將繼續完成50萬座戶廁改造任務,力爭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5%左右。

——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抓組織協調、抓試點示范、抓載體創建,我省出台鄉村治理實施意見,省市縣三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會商、統籌推動。2019年,推薦靈丘縣、陽泉郊區、長子縣申報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62個村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全省98.2%的行政村有了集體收入,近一半的村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全省2/3的行政村達到“三零”創建標准。

——農民培訓扎實開展,農民素質日益提高。從2014年到現在,我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農民主體、需求導向”原則,6年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8.45萬人,佔農業從業人員的7.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7個百分點,一批高素質農民成為產業發展的領頭羊、鄉村振興的排頭兵。芮城縣永樂鎮臨河村村民楊自立說:“我參加過多次農機手培訓,一年能收入十幾萬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眺望更遠的未來。三晉大地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三農”發展正在迎來美好的明天。(記者王秀娟)

(責編:喬慧、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