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夫妻雙雙把家還’,我們是夫妻雙雙把學上。”
熊俊鳳喜歡洒進教室的陽光,仿佛整個世界都燦爛溫暖了起來。身旁坐著一同入學的丈夫李邸春,34歲的她覺得生活充滿了期待。
熊俊鳳是呂梁市嵐縣人,這是她第二次成為呂梁衛校“呂梁山護工”的培訓學員。“我是看到赴日介護的培訓信息辭職回來的。一年前在政府幫助下,我在這裡系統學習了居家養老陪護課程並通過了考核,在北京一家養護中心工作兩周后就被提拔為組長。”
赴日本介護人員以照顧日常生活起居為基礎,為獨立生活有困難者提供幫助,其培訓與其他科目相比更具挑戰性,除了病患陪護、家政服務等專業培訓外,還必須掌握日語培訓、日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等一系列內容。高強度的學習生活讓熊俊鳳感覺有些吃不消,“不管是掌握語感,還是背誦詞匯,真的比我想象中還要難。”她手中的《標准日本語》教材,密密麻麻寫滿筆記和標注。
“所以我也來學習,以實際行動支持她!”李邸春曾是一名電工,負責樓宇內電路施工和維修。在他看來,夫妻同心協力出門闖蕩也是件浪漫的事兒。“在日本就業后,不僅學得技能多、掙錢多,而且工作幾年回國后肯定更‘吃香’。”
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正是家政服務行業開發的“沃土”。呂梁市從客觀實際岀發,大手筆投入,精心打造“呂梁山護工”品牌。國內市場的開花結果,讓“不知足”的呂梁市有了拓展國際市場的“雄心”。2019年,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辦公室與日方達成合作,通過專業的學習培訓,讓更多呂梁山護工實現跨境就業。
熊俊鳳的同學尉凱業是個“90后”,大專畢業后他也選擇一技之長傍身。“沒想到護工也‘時髦’,還能出國!隻要通過專業技能考試、日語N4以上資格考試,就會由第三方派遣公司協助辦理簽証,並安排就業崗位。這幾天舉辦的‘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呂梁山護工專場更是‘洋氣’,誰能想到護工也能當主播!”
去年11月,呂梁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組長張廣勇到臨縣白文職業技校座談后,要求培訓機構教學創新,搞培訓護工升級版。之后,呂梁市衛生學校等11所“呂梁山護工”培訓基地積極行動,進行了新一輪培訓教學創新。班級設置上,開設精品班、訂單班、快慢班﹔課程設置上,充實“呂梁山護工”品牌內涵、扶德、扶志等教育,增加和鞏固軍訓、國學講堂、微電影、禮儀、普通話、康復理療、急救等課目。
嬌小美麗的青島姑娘魏毅,是護工們常常脫口而出的“魏經理”。2016年,她聽說山西省呂梁市在培訓護工,決定親自去看一看。“呂梁市人社局在學校裡給50多歲、多數是初中畢業的農民軍訓,從時間觀念到社交禮儀,加上專業課程,一個月的培訓緊鑼密鼓。”當地政府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讓護理公司的魏毅堅定了在呂梁招聘的信心。
從綠皮火車換成飛機,四年裡,魏毅幾乎每個月一趟的呂梁之行沒有間斷過。她說,我也算是見証了一批批呂梁山護工的變化和成長,現在的他們不僅專業過關,職業道德、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極大提升。
10月14日,助推呂梁山護工走向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的呂梁山護工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揭牌,成為“呂梁山護工”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標志著“呂梁山護工”邁上了新征程。當天,張廣勇在現場要求,要把孵化基地打造成護工的娘家、家政的舞台、市場的橋梁。
如今,呂梁山護工最初的脫貧功能正在慢慢淡化,已成為讓當地人受寵的新型行業。
“懷揣美麗的小康夢,走出大山走進了城市霓虹,不要問我的名和姓,我是您的親人。革命老區好百姓,靠勤勞雙手把幸福播種,脫貧有志氣,汗水繪美景,要給呂梁人爭光,干啥咱都行……”
10月23日,人民網“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呂梁山護工專場頒獎儀式上,伴隨著熟悉的《呂梁山護工之歌》再次唱響,台上台下、參賽觀賽者都熱淚盈眶。
從幕后到台前,從山村到城市,從無聞到有為,是近6萬名護工家人的支持、觀念的改變、辛勤的付出,折射出老區人民為改變命運的不斷與時俱進。而他們收獲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呂梁精神的再傳承、再延續!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