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禮】體育大格局 百姓得實惠

——我省群眾體育運動發展綜述

2020年10月27日07:33  來源:山西日報
 

汾河步道健身跑、街心公園晨練、廣場空地起舞……在三晉大地,隨處可見運動的身影。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我省群眾體育運動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2016年以來,我省全民健身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大群體”工作格局,以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為依據,努力提升政府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健身意識。如今,體育健身已成為我省群眾基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正在逐步推進。

體育場地面積增加,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群眾體育鍛煉的不同需求得到滿足

907、908、909……10月25日清晨,山西省體育場二號入口過道牆上,一面客流量監控顯示屏今日運動人數一欄的數字在不停變換。不論在場內跑道、健身器材上,還是足球場、小廣場上,到處都是健身的群眾,打太極拳、扭秧歌……每個人都享受著健身帶來的愉悅。

這個集健身與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體育場所,自2013年免費低收費開放以來,便成為熱愛戶外運動者和周邊市民的好去處,年接待各類健身人數總量超過110萬人次。

“十三五”期間,我省通過積極建設體育場館設施,多個免費低收費開放的體育館、體育場、城市健身步道、登山健身步道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建成,農村體育設施也愈加完善,我省群眾健身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6565”四級工程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19年底,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89㎡,比“十二五”時期增加了0.1㎡,比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的我省人均體育設施佔地面積(1.29㎡)增加了0.6㎡。全省移民新村全民健身路徑工程也實現全覆蓋,省體育局按照“體育助力脫貧攻堅”的思路,實施全民健身設施“精准扶貧”,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為全省1271個移民新村建設體育設施,為145萬移民新村群眾健身提供了便利。

每當夜幕低垂,全省各個公園、廣場、社區健身場地,對社會限時開放的各所校園操場,甚至河邊、馬路邊,健身鍛煉的人群怡然自樂。當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已成為基層群眾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依托和陣地,在“十三五”期間,全省有90.5%的城市社區建成了“15分鐘健身圈”,其中,晉中、陽泉、運城和晉城四市,實現了“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

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各級公共體育場、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中心對外開放數量共有347個,實施免費低收費向社會居民開放率達99%﹔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數量1952個,開放率為34.17%,全省共建成足球場2029塊,平均每萬人足球場地0.5塊。

“‘十四五’期間,為進一步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體育文化需求,我省將下大力氣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山西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雁峰表示:要以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國辦發﹝2020﹞36號)文件要求為核心,大力推進社區全民健身場地建設,加快群眾身邊的體育公園、健身步道、自行車道等體育場地和設施建設﹔推廣室內外智能化健身器材和健身設施普及,提高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設施服務水平﹔做好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向社會開放工作﹔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任務目標。

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元,群眾體育品牌各具特色,全民健身有了才藝展示大舞台

比賽場地上,選手們或勾、或盤,毽球在犀利的腳法下左右騰挪,一個個精彩的扣殺,博得在場觀眾陣陣贊嘆。10月21日,呂梁市踢毽子大賽正在舉行。一個月來,我省十大群眾文化活動體育項目在全省各市拉開帷幕,吸引眾多愛好者參與。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打造“一地一品”群眾體育活動品牌。全省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為2077.9萬人,約佔全省總人口比例56%﹔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為1346萬人,約佔全省總人口比例36.4%,比“十二五”時期提高了2.4個百分點。

上升的不僅僅是人數,全民健身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形式多元。各級政府充分利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國慶節和全民健身日等節假日契機,廣泛組織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活動。如長治“秧歌進萬家”活動、運城迎“五一”長跑活動等。體育部門與教育、農業、工青婦、殘聯等部門協調配合,適時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和展演、賽事等,並在省運會上增設了群眾體育組別。

我省各市精心打造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群眾體育品牌,掀起全民健身熱潮,也成為各市閃亮的名片。太原連年堅持舉辦“太原國際馬拉鬆賽”“龍城賽龍舟”“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賽事活動,帶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晉中“榆社雲竹湖休閑旅游垂釣節”“烏金山李寧國際滑雪公開賽”,長治“國際攀岩節”,運城“永濟五老峰登山節”“徒步鹽湖毅行”等品牌活動也初具規模,吸引眾多國內外友人踴躍參加。體育部門還積極組隊參加全國運動會、特奧會、智運會、殘運會、民運會等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充分展示了我省全民健身活動成果。

談起下一步的發展規劃,趙雁峰說,將根據省委規劃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品牌賽事和活動的戰略布局,在全省范圍內啟動《游山西、讀歷史、強體魄》系列賽事活動,大力推進體育和文旅融合。在元旦、春節、8·8全民健身日、北京冬奧會等重要時間節點,以馬拉鬆、自行車、足球、冰雪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為載體,全面推動各類人群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培養良好健身習慣,努力形成“一市(縣)一品”的全民健身品牌賽事。

組織機構作為支撐,群眾健身有指導,社會化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初步形成

全民健身活動需要強大的組織機構作為支撐。目前,全省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共2058個,平均每萬人體育社會組織數為0.56個,比“十二五”時期的“每萬人體育社會組織數0.34個”提高了近65%。體育組織總量呈上升趨勢,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特別是太原、大同、忻州、長治等市,成立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實現了市級體育組織“3+X”模式。

“身體重心右移,鬆腰沉胯,左腳向左開步站立,兩腿膝關節自然伸直……”在大同市一處體育運動場所,擔任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於國強正在指導群眾鍛煉。於國強的本職工作是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講師,2011年成為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從事健身氣功推廣與普及,近三年先后在廣靈、應縣、繁峙等站點進行多場公益培訓。

當前,全民健身指導站(點)已成為基層群眾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依托和陣地。通過各級體育部門的共同努力,全省已形成17850個基層全民健身站(點),平均每萬人有4.8個,比“十二五”時期增加了65%﹔形成了以體育協會組織為主線、以健身站點為依托、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骨干、以屬地管理自願參加為原則的全民健身格局。

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惠及了更多城鄉居民。如開設科學健身大講堂,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優秀評比,將太極拳、柔力球等健身項目的培訓工作下沉至縣(區),各類體育社團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優秀項目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活動,發揮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作用,為實施科學健身提供指導服務。

“群眾體育工作各項保障有效落實,助推我省全民健身事業再上新台階。”省體育局分管全民健身的副局長杜榮感觸頗深,群眾體育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為各級政府依法履行公共體育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全民健身議事協調機構逐級下沉,為全民健身工作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全民健身經費保障有效落實,助推《實施計劃》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趙雁峰表示,“十四五”期間,省體育局將繼續創新“3+X”社會體育組織發展模式,發揮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等各類單項、行業、人群體育組織橋梁和紐帶作用,以形成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體育運動與鍛煉網絡,為全省體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記者周慧芳)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