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涌的黃河水順流而瀉,不斷地講述著沸騰的歷史。鑲嵌在黃河中段的磧口古鎮,在粼粼波光的映射下,顯得更加厚重與神秘。
站在黑龍廟的鐘鼓樓俯瞰黃河,你會頓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漫步古鎮5裡長街,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百年前繁華的商貿集市。
磧口本無鎮,隻因黃河出現“斷頭路”。
晉陝大峽谷中段,黃河與湫水河交匯處下游,平緩溫情的黃河水瞬間變得波濤洶涌,咆哮聲如晴天霹靂,400米寬的河道急速轉彎縮窄百米內,這就是著名的大同磧。“50米落差,長約500米驚濤駭浪,湫水河山洪暴發時大量泥沙巨石堆積卡塞河道,形成無數的暗礁險灘,黃金水道被迫改陸運。”當地居民、磧口老船工李世喜談“磧”色變。
磧本意即淺水中沙石。當地人稱大同磧天塹為“二磧”,黃河第一磧則是臨汾的壺口,磧口由此而得名。
大同磧上游與湫水河交匯處,面向黃河,北靠臥虎山,形成了地理上半圓形的磧口古鎮。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磧口漸漸形成水旱碼頭,是晉商們轉運物資的西大門,經貿業興盛繁榮,被稱為“小天津”。
自乾隆年間以來,磧口船泊疊岸,人流穿梭,貨物山積,駝鈴不絕,晝夜繁華,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河套地區和歸化平原的糧食、胡麻油及口外皮毛、鹽鹼、藥材等經黃河水運到磧口,轉運陸路至晉中平川,再運往全國各地,是最經濟與快捷的一條運輸線。
“鼎盛時期每天近150多隻船靠岸。”李世喜講道,物資中胡麻油的交易量最大,是晉中平川食用油和照明用油的主要來源。當地有民謠:“磧口街裡淨是油,油簍壘成七層樓。騾馬駱駝馱不盡,三天不運滿街流。”足以証實當時商貿業的興盛與繁華。
“3條主街27條巷,大小商家1084家。”從小在古鎮長大的李世喜,對磧口街道布局了如指掌。頭扎白毛巾,身著羊皮坎肩,留著山羊胡須的臉上寫滿滄桑的他,被媒體稱為磧口古鎮的“活名片”。
漫步2.5公裡長的明清街,李世喜不厭其煩地講述沿街店鋪的輝煌史,雖有些門店閉門歇業,但從其精美建筑與斑駁印記中,能尋找出古鎮熱鬧與繁華的跡象。
滿街商號林立,古色古味厚重,與過往的游客形成時間反差。一家空間較大的“興盛韓”藥店引起人們駐足注意。老李忙上前講解:此店建於乾隆年間,韓姓老掌櫃是河北邯鄲人,剛開始做筆墨紙張生意,后又改成藥店,生意興隆幾十年。晚年分家時又開兩分店,各換一個諧音字,取名“興勝韓”和“新盛韓”,膝下3個兒子各分一家,相互照顧,生意做得紅火。
古鎮內所有商號門店有序排列建造,形成依山就勢、街巷相通的奇特建筑景觀。店鋪院落以窯洞為主,院中院,院套院,一院連二院,窯洞上修二層窯洞,順次而建,錯落有致,最高達六層之多,院門和房檐大多雕梁畫棟,做工精細。沿河主街尤為最長,青石鋪路時窄時寬,路下便是川流不息的黃河。讓人不禁驚嘆先人的聰明智慧。
3條主街外,20多條小巷寬窄不一,互通互連,自成一體。巷道坡狀上升,彎彎曲曲,用石頭鋪砌,步步之間鑲有微微凸起的橫石條,走起來不很費力。一路上,時不時有攝影愛好者駐足拍攝,記錄著晉西北少存的別樣風景。“太神奇,太驚艷了!”來自福建省的攝影愛好者嘖嘖稱奇。
不經意間,我們已到磧口古鎮的標志性建筑——黑龍廟,位於臥虎山最高處,是商家們的精神寄托。穿過坡型通道進入廟宇,仰視著走到黑龍王像前,給人庄嚴肅穆之感,供台上有香燭長明。“明代建造的黑龍廟,中間進行過三次大維修,建造和維修費用都是天南海北的客商們自願集資的。”老李指著矗立廟門兩旁的碑文說道。雖部分碑文已風化模糊,但依稀能看見乾隆、道光丁未年及民國五年的維修記錄。
龍王廟正對著一個偌大的二層戲台,戲台上方懸挂“魚龍出聽”四個大字牌匾。據《磧口志》記載,商貿業興盛時期,商號與船家們出行和歸來都會許戲祈願,求平安發財之意。戲台天天有戲唱,是古鎮最為熱鬧的娛樂場所。
站在戲台兩側的鐘鼓樓俯瞰,滔滔黃河水和古鎮全貌盡收眼底。“我小時候的古鎮比現在大多了,現在僅留存有1/3建筑。”李世喜搖頭感嘆。
緊接著黑龍廟下側是商會舊址,現為個人居住。這裡的建筑頗有意思,每間窯洞門臉前延伸出一間約10平方米的小房,小房用於白天辦公,晚上則進入窯洞休息。
依次往下,一座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房檐前,凌空搭有挂著鈴鐺的鐵絲網,院外牆上寫有“當鋪”的字樣,大門內設有活動陷阱踏板,晚上將插銷打開,以防盜賊之患。這些設計奇巧的裝置實乃天羅地網。
每一處建筑都與商貿業息息相關,感覺久遠卻又不曾走遠。如今,依黃河而生的磧口古鎮早已完成了最初的歷史使命。隨著公路鐵路交通的發展,河運蕭條,磧口閉塞,曾經繁華不在。
正因為此,厚重而深邃的歷史文化引起國內外專家關注與重視,沉睡半個世紀的磧口古鎮迎來新的生機。2012年,磧口風景名勝區被命名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作為全國旅游布局黃河板塊中的核心景區,磧口古鎮再現往日繁華,重回百年前。
“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晚飯后,坐在磧口客棧的二層亭台品茶聽濤,想起黑龍廟山門前的這副對聯,自己猶如百年前的客商一般豪情雅致。(記者燕中興)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