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她”更拼!

张婷婷

2021年02月25日16:57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2月25日,山西省妇联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在太原召开。山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岑丽作工作报告。

2021 年是“十四五 ”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山西省转型发展蹚新路、出雏型的奋进之年。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报告指出,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山西省妇联将着力服务山西省工作大局,着力深化妇联改革,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新时代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带领广大妇女争做新时代的奔跑者、奋斗者、追梦人,共同谱写新时代妇女工作新篇章。

2021年,山西省妇联将积极推动把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重要目标任务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筹备召开第六次山西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

开展“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奏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最强音,引领广大妇女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信心。

围绕山西省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大局,2021年,山西省妇联将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妇女创新创造活力。引导各行各业妇女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激励女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班组团队,宣传“最美巾帼文明岗”故事。做实做优巾帼建功品牌。

聚焦山西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和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做大老品牌,打造新品牌。一方面在锻长板上狠下功夫,围绕提升“晋嫂”“三晋巧姐”工作品牌力量,深化推进“巾帼创业金融扶持行动”,大力发展家政、手工、文旅等妇女特色产业,成立“晋嫂”家政联盟,配合政府实施“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在挖潜力上狠下功夫,围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 数字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开展就业技能展赛,拓展城乡妇女特别是女大学生在其中的就业创业空间,培育一批女能手、骨干、带头人、优秀企业,打造更多“妇”字号新兴产业品牌,支持和帮助更多妇女更广领域实现创新创业。

与此同时,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关心关爱农村患重病妇女、残疾妇女、留守妇女等特殊困难群体,从产业、就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强化对易地扶贫搬迁妇女的后续帮扶,帮助她们尽快融入新生活、实现新发展。开展“乡村建设巾帼行动”,实施高素质女农民培养计划和农村低收入妇女技能提升培训,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更好发挥妇女作用。

2021年,山西省妇联将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抓手,探索服务家庭新需求的新举措,传承文明、弘扬新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完善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机制,不断壮大“五好家庭”评选表彰的群众基础和活动影响,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 红色家风永相传”等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并围绕“绿色家庭 我家更美”主题,开展绿色家庭宣传展示,评选“绿色家庭”典型。

加强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设,推动《山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研究制定家庭教育工作新一轮五年规划。推动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妇联组织提供托育服务的有效模式,更好满足妇女群众和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

2021年,山西省妇联将坚持以解决妇女儿童迫切需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重点,聚力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持之以恒做细做实维权和服务,坚决守好妇女领域的安全底线。

发挥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作用,积极参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推动《山西省家庭暴力预防和处置办法》实施。做好经常性维权工作,抓好维权“五项机制”和“八字工作法”在基层落地见效,深化“建设平安山西·巾帼在行动”活动,推动将家暴、性侵等侵权隐患,婚姻家庭纠纷等日常排查工作纳入“全科网格”事项,纳入妇联执委、网格员、楼栋长职责。

有针对性地对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帮扶救助、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持续实施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配合政府做好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民生实事,深入开展“三晋巾帼健康行动”。持续实施省级特困妇女儿童救助项目,常态化开展寒暑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帮扶关爱行动,发挥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等各类公益慈善平台作用,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将关怀和温暖送到特殊困境妇女儿童身边。

2021年,山西省妇联将强化改革创新,扎实做好妇联改革总结评估,以系统观念谋划推进改革。研究制定山西 “十四五”时期深化妇联改革方案,明确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具体举措、方法路径,落实改革主体责任,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强化问题导向,聚焦解决一些领域组织覆盖不够广泛、线上线下联系服务渠道不够丰富、基层“最后一公里”不够通畅、妇联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不断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推动改革持续向基层延伸,坚持以“破难行动”为抓手,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抓住市县乡村集中换届契机,同步完成村(社区)妇联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妇联执委作用。健全联系服务妇女群众长效机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基层妇女群众看得到妇联身影、听得到妇联声音,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责编:张婷婷、张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