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柱:愿以初心伴白首

来源:晋中日报

2021年03月10日10:22  
 

“我以迫切的心情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党的考验,在党的直接关怀下,更好地为党多做工作……”泛黄的入党志愿书上,工整而略显秀气的笔迹,记录着37年前入伍不久的新兵张玉柱,对党的热切向往和憧憬。

1964年2月,张玉柱出生在榆次市北田乡杨梁村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当过兵,是一名老党员,退伍后回村任民兵连长,每天带着村里的青壮年操练。父亲事事争先,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党员。”

除了父亲的言传身教,张玉柱对党、对党员的最初印象,更多源自电影里的英雄人物。“每隔一段时间,镇里的放映员会到村里放电影。晚饭都顾不上吃,早早坐在放电影的打谷场上,眼巴巴瞅着太阳盼天黑。”回忆起小时候,张玉柱眉眼弯弯。夜幕降临,老式放映机的光柱投射在白底黑边的幕布上,伴随着机器“唰唰”的转动声,张玉柱得以走近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他们为了祖国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张玉柱心里激荡起巨大的涟漪,他说:“让人热血沸腾!当时就想:我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壮举?”

除了电影,张玉柱迫切地通过广播、新闻报道探求英雄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源泉。“后来了解到,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张玉柱还记得邱少云入党志愿书中的一句话:“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在父亲的讲解下,张玉柱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知道了“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意味着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是“信仰”。

16岁那年,张玉柱因为家贫辍学。放下书包,他成了父亲的好帮手。干农活,赶着驴车到榆次掏大粪。秋天收了粮,一麻袋170斤,他踩着梯子把粮扛上房顶晾晒。寒冬腊月打包碎高粱秆,手冻得又红又肿。什么苦活、累活,他都不怕。他说:“英雄连死都不怕,我怎么能让苦和累吓倒?”

1982年,张玉柱年满18岁,在他心里埋了多年的英雄梦破土而出。“去部队,当兵!做一个像英雄们一样响当当的战士,报效国家……”尽管父亲百般难舍,还是没能挡住张玉柱的满腔热血和一颗向往部队的心。10月8日,张玉柱正式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新兵。

入伍后,张玉柱吃苦耐劳,表现突出。在各项军事训练中,他咬牙冲在最前。寒冬腊月,野外的雪五六寸厚,他在雪地里瞄靶,一动不动。年终考核,他的成绩在警卫排名列前茅。“每周六、日休息,都要去帮厨、打扫卫生、喂猪、清理猪圈,冬天做煤糕、掏炉渣……”张玉柱说,到了梦想已久的军营,他想做先进、当模范,更多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两年后,张玉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笔一画书写着满怀的崇敬和向往。

1985年5月31日,张玉柱通过组织的考验和层层把关正式入党,成为同批入伍战友中的第一个党员。“入了党,更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要一如既往积极上进……”支部大会上,老党员对他寄予厚望。怀着激动的心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切实发挥党员的标杆作用和表率作用!

1986年10月,张玉柱要退伍了。退伍证、火车票都拿到手了,行李也托运了,他听说了部队要上前线的消息。“当兵三年多,一身本领还没派上用场,怎么能退伍?”张玉柱想到前线“更好地体现党员的担当和奉献精神”,于是找排长、连长软磨硬泡,最终如愿留了下来。

1986年12月23日,张玉柱随部队奔赴云南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在原始森林厚厚的植物腐质丛中,他和战友们强忍蚂蟥等蚊虫的叮咬,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侦察敌情,为部队攻击敌方提供坐标位置。因为英勇善战,他升任代理排长,并获得荣立二等功的机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是志愿兵,相当于有了“铁饭碗”,于是把机会让给了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当兵13年,那是他唯一一次立功受奖的机会。

1996年5月,张玉柱退伍,之后被分配到榆次市公共汽车公司,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24年来,他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成为业内的标杆。从市劳模、省特级劳模到全国交通系统劳模、全国劳模,从本系统模范党员到“晋中市焦裕禄式好党员”“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再到“感动晋中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一摞摞荣誉证书,记录下他率先垂范的一串串脚印。

2017年10月,张玉柱从全市300多万名党员中脱颖而出,与全国2200多名代表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党的十九大。他在发言中深情地说:“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每天行驶在路上,都能感受到百姓身边的每一点民生改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这充分表明我们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如今,57岁的张玉柱担负起为公司培养新人的重任,他一丝不苟手把手培养新学员。他说,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要做好表率,因为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生的事业”。

(路丽华 张莉芬)

(责编:赵芳、张临山)